2010年5月23日星期日

基督徒應該茹素嗎?

《時代論壇》1159期,2009/11/15


基督徒有沒有茹素的理由?基督教贊成素食嗎?聖經/神學如何看茹素?在十月九日舉行的《論壇》每月沙龍,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龔立人博士與「動物地球」幹事、理大中文及雙語系講師張婉雯,與約二十位參加者,從多方面探討素食問題,包括生活態度、環保、健康、動物權益、公義、人和大自然的關係等課題。

張婉雯笑稱自己是「素食的慕道者」,即盡可能素食,若環境不許可或沒選擇,也會妥協吃一點點葷。

  她指出宗教與素食的關係密切,並提到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道教及基督教對素食的態度。她相信基督教也有素食傳統,在挪亞方舟前的時代,所有生物都是素食;而東正教的修道主義、諾斯底派的苦行禁慾、天主教特拉普教派等,都提倡茹素,「這些都是較少眾的團體,因為苦行的生活不會成為大氣候,很難有許多人跟隨。」她又提到在台灣較為流行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教會,在香港也有教會、醫院及學校,主張飲食與信仰拉上緊密的關係,「在基督教有素食傳統,但時至今日,已變成了另類。」

素食=認同其他宗教?
  「我覺得基督徒應該茹素。一個基督徒怎樣看素食,就意味著怎樣看與自己不同的東西(如非主流思想),是否接受別人的理念和習慣與自己不同。」張婉雯覺得素食與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並不相悖,基督信仰的價值觀講愛和公義,與現代人素食的理由吻合:

  一、環保、抗暖化。畜牧業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污水廢物污染環境;也消耗資源,如南美洲的熱帶雨林被用作畜牧場地。

  二、對抗全球饑饉。全球三分一榖物用作餵飼動物,因為西方發達國家要吃肉;「假如榖物給非洲饑民吃,就不用餓死那麼多人。」張婉雯指,一個奉行西方飲食的人所用的資源,可養活二十個全素食者,或七個奶蛋素食者。

  三、維護動物權益。「動物的處境比過去任何一個年代都要惡劣。」張婉雯指,現代的食品工業,目的是以最低成本賺取最大利益,飼養及屠宰動物的過程,是否令動物痛苦或受傷害,一概不理。

  不過,對於本港並不多基督徒茹素的事實,張婉雯認為普遍基督徒反對或不鼓勵素食的理由有三:

  一、相信動物沒有靈魂。張婉雯認為動物是否有靈魂,沒有人有資格回答,「但我們吃肉的過程中令動物痛苦,我們是否還要繼續?」

  二、上帝允許肉食。「但聖經時代的肉食方式,與現在很不同,那時沒有中央屠宰或食物工廠,羊群就是你的財產,你不會輕易吃掉牠們,只會在重要日子或獻祭才宰羊,而且親自動手;但現在我們則不知道檯上的豬扒從何而來。」

  三、無法與其他宗教區分。有些信徒認為一旦素食,就無法與其他主張素食的宗教分別出來,或等同接受了人家的信仰。

  張婉雯提到,其實現代教會也有大齋期的禮儀,但重點是我們如何把儀式的內涵在生活中實踐,「我們即使不能每日茹素或禁食,但是否起碼可在每星期、每月、每季的某些日子以此作見證?」她又指素食也有積極意義,就是以和平手段去進行革命,包括抗拒消費主義對我們的捆綁、顛覆「多就是好」和「快就是好」的想法、過「簡約」、「減少」的生活,「藉著我們每一頓飯,做改變世界的行動。」

上帝創造「肉食」?
  龔立人並不是素食者,他亦沒有表達對素食的立場,只提出了多個正反的論點探討茹素與信仰的問題:

  一、有些基督徒相信肉食不是上帝創造的心意,只是人犯罪後的結果,並相信上帝在創世記第九章後才容許人吃肉。所以今日當基督成就了救恩,我們有了新的生命,就應某程度上活出天國生命,因此應吃素。

  龔立人指出,這個論點的前設認為創世記由第一至十一章是按歷史時序發生的文獻,「但假如這不是歷史時序,就會有不同的理解。」他說,假如在科學角度來看,在人類出現之前,可能已有生物存在了一段長時間,而他們已有肉食的情況(如恐龍、史前怪獸等),「科學的發現(如化石)讓我們認識到,原來肉食不是因為人犯罪而產生。若說上帝創造是美好的,『肉食』本身,很可能也是創造的原意,或容許它發生──當然,這不是說我們可以亂吃。」

  二、有信徒以羅八19-21為理據指素食是對的,因為人類和萬物都在勞苦歎息中,等待被上帝救贖的日子;動物不必為人類服務,被控制和殺害。因此,今日我們應該素食,盡量實現或經驗上帝的救贖。

  龔立人提出相反的觀點,指昆蟲、病毒、癌細胞也等待被救贖,「每種生物都有存在目的,但我們會打死蚊子、蟑螂、老鼠,有機耕種也會殺害蟲……那麼,底線應怎樣定?哪些生物要保護和尊重?」

  三、肉食是對動物的暴力,是暴力的伸延;素食可阻止暴力。

  龔立人提出古印度的古老宗教耆那教(Jainism)作為相反的觀點。他指耆那教徒以禁食至死為屬靈操練,「我覺得這個宗教傳統好嘢!他們認為茹素也是暴力──切菜、炒菜、嘴嚼,也是暴力行為,因此以禁食來消除一切暴力。但是,他們那樣做又是否對身體的暴力?那又不然,因為他們相信輪迴,那樣做是釋放身體。」龔立人表示很欣賞耆那教,因為他們清楚處理暴力的問題,而不是說健康等等的問題。

感謝動物的犧牲
  龑立人進一步提出人與動物(植物)的關係的思考方式:

  一、我你關係(I-Thou)。

  他指出,部分城市人看自己與動物為「我你關係」,對自己的寵物的感受會與別的動物不一樣。但農村的農民與現代城市人對動物的關係會有所不同,他們與動物關係的光譜比城市人闊得多,「農場的主人喜歡他的牛,但又會擠牠的奶去賣,那種與動物的關係很特別。我們今日所講的人與動物關係或動物的概念,會否受城市人的思維影響,而忘了那個光譜其實可以很多樣。」

  二、我與動物關係(I-Ens)

  龑立人因此提出「我與動物關係」,是一種多向度、多層面的關係,是互相依賴的關係,「在這關係裡,我們欣賞動物美麗、奇妙的同時,不代表我們不吃牠們。我不是說這種關係絕對正確,但農村人就是覺得動物養育了他們,因動物的生命令自己成長,而為牠們感恩。」他說,在這種關係裡,人可以吃肉,但以尊重、不多殺的情況進行。「城市人不明為何農村人愛這頭動物又殺掉牠,因為城市人當動物是人。」他強調,素食絕對是一個可能,去減少殺害動物的原因。

教我如何可茹素?
  在討論環節,有與會者相信,基督徒因基督的拯救而得著自由,因此既可吃葷也可吃素;也有參加者認為,人類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才能生存,始終需要吃肉類,只要不濫吃暴吃,懂得簡約生活便可。另一與會者引述梁文道的一篇文章指,今日有些人暴飲暴食、浪費食物,對比起狩獵民族懂得讚美動物生命的偉大和美麗,其實更殘忍。

  張婉雯回應說,我們在考慮自己的自由的同時,也應考慮「我們的自由是否建立在其他生物的不自由之上」,「雖然耶穌也吃魚,舊約祭司也吃羊,但畢竟那個時代沒有全球性的饑饉、肉食工廠和全球暖化的問題。」

  龔立人認為關注的重點不在於素與葷,「縱使你吃肉,有沒有為因你而犧牲生命的動物感恩,並且可能有一天會減少(吃肉)……所以,我謝飯祈禱,首先不是感謝上帝,而是多謝食物,這是許多宗教都有的傳統,要感恩,因為生物養育了我們的生命……」龔立人認為感恩的心情,會影響一個人吃多與少、浪費與否的態度。

  另外,有參加者表示,本港許多餐廳都沒有素食的選擇,難以教人實踐素食。張婉雯承認本港餐館的素食質素不理想;而素食者與非素食的朋友同檯吃飯也面對壓力,「我會否給人一種感覺,就是將自己變成偉人,站在道德高地?這對我推行的理念是否有幫助?會否令人對素食者反感?當中實在有很多掙扎。」龔立人指他與印度教的同事一同吃飯,就會尊重對方的飲食習慣,與對方一同素食。張婉雯回應說:「這是因為我們接受了某些宗教有素食的取向,但我告訴別人我是素食的基督徒,別人就不明白,我要花一番唇舌解釋。」龔立人說:「外國有很多素食基督徒,都得到尊重,他們不會覺得麻煩到別人。」

報道:麥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