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3日星期日

這是天父世界—香港首個公開動物日崇拜

《時代論壇》1154期,2009/10/11

  十月四日為「世界動物日」,全港首個露天貓狗崇拜在灣仔狗公園舉行!

  「世界動物日崇拜」由飄流製作、貓朋狗友和動物地球合辦,吸引一百二十人及四五十隻貓狗出席;參加者透過「人狗合唱詩歌」、牧師證道及施聖餐等環節,一同感受被造物向上帝敬拜讚美的歡欣,同時思考基督信仰的創造觀、人和動物的關係、動物的受造價值等課題。

聚會以唱詩開始,關注動物組織「貓朋狗友」幹事陳慧敏帶領參加者頌唱〈讚美耶穌〉、〈這是天父世界〉及〈美麗光明物〉三首詩歌;在場的狗兒不時汪汪大叫,有的又四處走動,亦有參加者以汪汪聲代替歌詞,「哼」出音調,就像人、狗大合奏一樣讚美上帝。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證道後,院牧事工聯會總幹事羅杰才牧師施聖餐。

動物有受造價值
  胡志偉以詩篇一○四篇為講道經文,分享三點信息:

  一、上帝創造萬物皆有生命,各樣生物都有其受造的價值、榮耀和尊嚴;

  二、上帝護理大自然,供應食物給動物,故人作為大地管家,有照顧動物的責任;

  三、上帝會透過動物成為使者,向人傳遞信息。如舊約的巴蘭與會說話的驢(上帝用驢教訓巴蘭)、約拿和吞掉他的大魚(上帝用大魚教導約拿禱告)、約伯和鱷魚、河馬(相信動物有靈性)。

  胡志偉在講道中批評香港在「管治主義」的政策下,使人和動物不能共融,他促請狗主、貓主應要起為動物爭取權益,如公園可供貓狗使用,此語一出,即時贏得參加者的掌聲。他又引述以賽亞書十一章表示,新天新地的世界會有花草樹木、各樣動物和昆蟲走獸。他又表示英國聖公會每年都會有一次動物崇拜,他希望未來的香港也可以。

  羅杰才也希望藉世界動物日向大眾宣揚愛動物的信息,提醒人「這是天父世界」,「上帝所創造的世界萬物都有美好的一面,我們都應該要尊重和愛護,學懂如何與其他動物相處。」他認為人應該要愛護動物,他個人雖然並非素食主義者,但亦認為人應要珍惜食物資源、進食要有節制,最重要的是在倚靠食物維生中。「我們也要反省:其他生物貢獻自己的生命,養育我們的生命,我們又應如何貢獻自己的生命?」

  活動策劃人、飄流製作創辦人古斌表示,因覺得傳統建制教會雖有其強項(如動員及牧養),但基於種種因素,未能顧及所有信眾的牧養(如動物主人)需要,「每一個人也需要被牧養,故我希望舉辦另類崇拜,滿足被忽略者的需要。」

萬物同得上帝救恩
  「華人教會看『救恩』有點狹窄,他們只看重個人與上帝的關係。這是一個大誤解,救恩應該包括世界萬物,即一切的受造物。」胡志偉接受本報訪問時援引羅馬書第八章,指出上帝創造萬物,人比動物的位置較超然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真正的救恩並非個人救贖,乃是萬物均可同得上帝的救恩,在基督裡一同有份。「誰知道人的靈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傳三21)人往往單按中文字面去理解經文,但其實在原文,『靈』與『魂』二者共通。」他又指聖經提及的新天新地中,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也會變成素食,「在新天新地中,同樣會有不同的昆蟲,只是那時的蚊子不會再叮人。」

  飼養了五隻狗兒的陳慧敏認為,人與寵物的關係就像人與上帝的關係般。「即使主人虐待寵物,但寵物仍然永遠忠心,會歡天喜地地迎接主人回家。我從動物身上看到上帝對人那份不變的愛,這使我更加認識到上帝的愛,令人生充滿力量。」她又認為基督教對動物很冷酷,如教徒知道朋友的寵物離世後,只會說:「動物沒有靈魂,不能上天堂。」她很憤慨地說:「主是創造萬物的主,祂不是造了動物出來後又等牠滅亡吧?」她希望基督教與動物的關係可更密切,教會也應多關心牠們。

不是食物 就是寵物
  說到香港的動物權益,著有《我跟流浪貓學到的十六堂課》一書的動物地球幹事張婉雯坦言,香港的動物政策很不健全,「當你去幫動物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與動物同樣無助。」張婉雯舉例說,漁護處不屬環境局,而屬食物及衛生局,可見政府視動物是食物及衛生問題,而不當牠們是社會一分子,「動物沒有價值,沒有獨立存在意義。不是食物,就是寵物,再不,就成了流浪動物。」而在香港的政策底下,流浪動物是不容存在的,若遭人投訴,就會被漁護處捕捉,四天後處死。「政策的不足,令流浪動物問題重複出現,動物組織的義工(和幫助流浪動物的人士)重複去處理,實在不是辦法,也沒有公義。」張婉雯坦言,為動物爭取權益的義工並不是偉大,而是被政策剝削──付出時間、情感和金錢,去彌補政策的後遺症。因此,動物地球從三方面改變政策:一、游說立法會議員支持立場;二、示威請願,透過傳媒向政府施壓及向公眾發放信息;三、透過文章、講座做教育工作。

  令張婉雯稍為欣慰的是,○六年虐待動物法例修訂後,罰則加重(但是否按章執法,又是另一回事),另外近年關注動物權益的機構漸多,傳媒也多報道相關消息,對社會風氣有改變。

動物安息禮
  動物也有安息禮!?沒錯,中華基督教會梁發紀念禮拜堂主任王家輝牧師五年前在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北角堂牧會的時候,曾為一名會友主持其愛犬的安息禮。王家輝憶述,其會友所養的狗離開世界,就像她最親的人過身,令她非常傷心;她主動邀請王家輝在動物火葬場主持安息禮拜,他亦一口答應。王家輝解釋:「我是從牧養角度出發的,出於對會友的關心。動物安息禮一如人的安息禮,焦點放在仍在生的人,給予他們安慰和盼望。重要的是我們與她一同走過哀傷的時刻,在禱告裡求聖靈安慰。雖然我們不完全了解上帝會否接收那動物,但從聖經看到動物在祂的國度中是有份的。」

  王家輝說,那是他首次主持動物安息禮,至今也是唯一一次,由於沒有先例參考,加上火化的時間短促,儀式不外乎讀經文和祈禱。「若再有機會主持,可以有更好的安排:可唱詩歌,如〈天父世界歌〉,因為除經文和禱告,詩歌也有安慰作用;也可印製程序表,印上動物的名字和相片,對主人來說,可留為記念,更有安慰。」


牧師的愛犬
  不說不知,原來主領動物日崇拜的胡志偉牧師及羅杰才牧師都有養動物。

  胡志偉養的混種狗叫Casper(小靈精),今年七歲。他憶述那時鄰舍的狗生育了許多隻小狗,胡志偉兩個兒女看見後都很喜歡,鄰舍就送了Casper給他們。胡志偉認為寵物與人一樣,會有自己的情緒,會開心,會憤怒,也有害怕的事情和自己的性格,例如Casper最怕呼呼大風,也很饞嘴,進食是牠最重要的事情,每晚六時正,牠都會走到人面前,等待進食。

  「透過與動物相處,我生活上的工作壓力減低了不少。」羅杰才養了兩隻狗兒MayMay和Golden六年及九年,很享受與牠們相處。「我因要照顧牠們,多做了運動;牠們又為我的生活帶來趣味,促進與家人的關係,增加了不少的話題和家庭活動;有時以竉物作為講道例子,亦會生動一點呢。」羅杰才說,MayMay曾經有段時間不肯到指定位置如廁,羅師母因此想過放棄牠,但他努力想方法「拯救」MayMay,終於成功。羅杰才以此例子指出,與動物相處,並非要改變其習性,而是想方法去幫助牠們改善陋習,「出動物的成長與其經歷有關,令人反思信仰和教育,人的性格也和其成長經歷有關。」


報道:麥世賢、陳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