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4日星期四

李華明就刪減漁護署人道毀滅動物開支發言原文

2011/4/13

主席先生:

立法議會關注動物權益的議題,不是第一次,過往民主黨何俊仁主席,民建聯陳克勤議員,都分別在議會內提出動議辯論,就動物在香港的處境提出了關懷,從規管寵物店、提高虐待動物刑罰、設立動物警察、限制動物的來源和繁殖、避免走私動物泛濫等等,動議內都包含了這些建議給政府考慮。而兩個動議最相通之處,都是要求政府推行「捕捉、絕育、放回」計劃 (Trap, Neuter, Return),簡稱TNR計劃。

由於動物權益組織的長期努力,動物義工的艱苦堅持,令流浪動物和被遺棄動物的遭遇,近年受到了社會的關注。今次是議會內第一次令動物議題不再流於無約束力的動議,而是一個實質開支的削減,無論是否成功,都非我個人功勞,而是動物組織爭取回來的成果。本人受託於「貓朋狗友」、「動物地球」、「動物力量」和社區內堅守崗位的動物義工,提出了這個削減漁護署130萬人道毀滅動物開支的建議。削減130萬,只佔漁護署2011/12年度部門開支9,642億元的0.13%,同年度用於捕捉流浪動物的預算開支為2,130萬,所以,削減的百份比只為捉動物開支的6%。但是,就是這130萬,每年操控著萬千動物的生死。

在漁護署死裡逃生的故事

「人道毀滅」是一個經過包裝的文明字眼,我們用打針這個看似人道的手段,結束被捉回來動物的生命。但是,姑勿論它是健康的、是溫馴的、只要找不到市民願意領養,最快四天,這些動物就會遭到滅頂之禍。曾經有個案,是狗媽媽尚在懷孕中,就因為被獸醫檢定為健康狀況欠佳,即使有人願意領養,都險被「人道毀滅」,幸最終有心人幾經艱苦領養了出來,醫好了狗媽媽,又令生下的小狗得到有心人收養。假如這個拯救不成功,動物的黃泉路上,又會多添了狗媽媽和狗BB的幾縷冤魂。不過,幸運的動物只是少數,有更多的,是它們的生命被奪去。

雖然漁護署已經醞釀推動TNR計劃,並會在流浮山有試點,但是,這個計劃畢竟來得太少和太慢。現時漁護署的政策,還是以「捕捉和撲殺」為主流。按照動物權益團體的形容,在捕捉後,動物等於是走入了鬼門關。

翻查今年政府回覆議員用於動物上的開支預算,印証了團體的形容是正確的,獲領養的少,被毀滅的多。以2010/11年度為例,由漁護署捕獲、收取遭主人遺棄,和其他途徑接收的各類型動物共15,378隻,而最終獲領養的只有940隻,佔總數的6%,而被毀滅的共10,949隻,佔71%左右,其餘的應該還在動物管理中心內,前路未明。

借鏡台南經驗

假如議會通過了停止使用人道毀滅方式控制動物數目,香港也不是全球第一個地區實行這措施,早在年前,台灣台南市議會已經將有關撲殺的預算用作為流浪動物絕育的開支。停止預算的原因,是當地市政府認識到撲殺並不能減少流浪動物的數目,最初當地市政府的處境一如我們的漁護署,只可以不停用人道毀滅這最殘忍的方法,了結動物的生命,藉此控制動物數目。

政府務必要想想,長年累月,每年動用幾千萬捉動物,再用百多萬毀滅動物是否一個持續可行的方法。幾十年來,漁護署都是這樣做,但是,流浪動物的數目並無減少,往後幾十年再繼續用這種方法,也不會有效。或者,我們已到了一個臨界點,去試行除毀滅動物以外的其他各種方法。

停止人道毀滅 多管齊下 控制動物數目

假如停止了使用人道毀滅的方式,政府和一些公眾的反應可以預期,就是擔心會令無數的動物在社區內流浪。其實,停止人道毀滅只是其中一個方式,我們要有效控制動物數目,一如台南市政府的做法,也和當地保護動物團體和代議士的建議一樣,還是要多管齊下,不可能只靠TNR計劃。

首先,是從源頭上管制,打擊走私動物,其次,將動物繁殖規範化,尤其要令興趣繁殖者也需要領取動物售賣商牌照,同時規管和登記各種動物的買賣,令動物由何處來,往何處去都有紀錄追查,打撃現時極為盛行的網上買賣動物行為,還有,要加重對遺棄動物人士的懲罰。最後,對於一些不適宜在社區的動物,或身患重病,或性情有待改善的,政府也應向現有收容動物的慈善團體,提供財政資助,甚或自行興建動物照料中心,安置這些狗隻終老。

上一屆區議會,有九個議會贊成TNR計劃,但最終能實現計劃的,一個也沒有,如要再處理計劃,就要在今屆再重提,但區議會只餘下半年多會期,即使十八區區議會每一區都通過支持計劃,也無時間落實,又要等新一屆的區議會誕生後,重新討論一次,得到支持,方可以再試驗計劃。TNR計劃就年復一年被拖延下去。

TNR計劃的成效

動物團體建議政府為狗隻推行TNR計劃,不是一個嶄新意念。香港愛護動物協會在2000年已經在香港推行貓隻領域護理計劃 (The Cat Colony Care Program),簡稱CCCP。該計劃等同TNR。 在義工隊駐守香港各區推行計劃下,愛協曾在一地點進行長期研究,在研究前,愛協估計該地點在2000年共有750頭貓隻,在計劃推行後兩年,共有107隻流浪貓,再三年後,即2005年,核點貓隻數量已下降至53隻。到了2009年,核點貓隻數時再跌至22隻。

至於在台灣,台灣大學的校園也在為貓隻和狗隻推行TNR計劃,按照有份協助推行的關懷生命協會的研究,在推行兩年後,該大學的社區動物數目漸趨穩定。即使遠至歐洲,在英國慈善動物團體協助下,他們在羅馬尼亞的城市奧拉迪亞 (Oradea) 為狗隻推行計劃,在2003年,流浪狗隻的數目為4800隻,到了2010年,數目已下降至512隻。

這些研究都証明了即使我們不用人道毀滅的方式,還是可以將社區動物的數目減少。套用愛協在宣傳CCCP計劃時的意見:「全面捕殺流浪貓的方法既不人道,亦不能有效地控制流浪貓的數量。原因是其他地區的流浪貓將會出於自然本能地遷入這個無貓領域,換言之,流浪貓的領域其實是正在不斷擴充。」其實,這個意見亦可套用在狗隻上。除了委託我提出修訂的動物團體,和愛協對全面捕殺有意見外,現存香港較有組織的動物團體,都不同意捕殺的方式,救狗之家 (Hong Kong Dog Rescue) 在其官方網頁表明其信念:「我們相信TNR(捕捉、絕育、放回)是既人道又有效的方法去解決流浪狗的問題。反過來說,把牠們毀滅絕非有效和人道的處理方法。」而保護遺棄動物協會有限公司 (Society for Abandoned Animals Limited) 亦指出:「香港過去五十年以來,為解決流浪狗過剩的情況,當局一直採取「捕捉、毀滅」的政策;然而,流浪狗繁衍的數目持續高企,情況未有明顯改善,SAA相信成功推行TNR計劃,估計可以每年減少18,000隻新生流浪狗,令流浪狗的數目得以控制,既可節省政府過百萬元的開支,減少流浪狗對環境、衛生所造成的滋擾,亦可進一步促進社區和諧。」

被放回動物會襲擊人類的誤解

有市民亦會憂慮,在計劃下被放回到社區的動物,尤其是狗隻,會有襲擊市民的可能性。但是,有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被絕育後的動物,不論貓狗,性情會變得溫馴。放回社區後,襲擊人類的機會已經很少。而且,被絕育後的動物,又不用為了求偶而爭鬥,動物互相博鬥的場面,不會出現。按照動物義工的經驗,社區動物因為長年在街頭被風吹雨打,壽命會較一般在家中飼養的動物短很多。所以,放他們回社區,是讓他們回到熟悉的生活環境,靜靜終老。

總結

社會是由人構成的,但構成社會的,不只是我們人類,還有是在這個地方生存的一花、一木、一鳥、一魚。我們要懂得尊重這個地球上與我們共存的生物,那這個社會,才不致冷漠無情。停止人道毀滅動物,在政府而言,可能是非常激進的做法,但是,更宏觀地看,這是我們尊重生命的一種作為,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殺是希望透過更人道的措施,讓社區動物的數量自然地下降。

主席先生,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