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4日星期三

海洋公園連死4企鵝 學者憂員工培訓不足

《明報》,2011/5/1

近年成為環保團體狙擊目標的海洋公園,昨日自爆過去數月間園內有4隻企鵝死亡,包括1隻在公園孵化的小企鵝出生6周便夭折,另外3隻企鵝則分別因病、麻醉不醒及誤吞羽毛等原因死亡。公園強調飼養環境無問題,漁護署巡查後亦認為正常。

園方強調飼養環境正常

預計明年首季開幕的新主題區「冰極天地」,將展出不同的極地動物,公園自2009年起,從外地引入共62隻人工飼養繁殖的企鵝。但「冰極天地」未開幕,去年底已有兩隻企鵝死亡——一隻因腎衰竭病逝,另一隻在接受腳部麻醉手術後無法醒來。

到今年初,其中一隻在公園繁殖誕生的企鵝寶寶,因父母缺乏經驗,寶寶在孵化期及出生後均未能獲充足照料,公園甚至要以毛公仔扮其親生父母,並派獸醫團隊和禽鳥部同事24小時監察其健康和協助照料,惟牠最終因發育不正常及腸狀感染,健康持續惡化,直至3月初不幸去世。

吞羽毛刺穿腸 搶救無效安樂死

另外,一隻4歲大的雄性巴布亞企鵝在脫毛期間,因誤吞下羽毛刺穿腸部,雖然獸醫團隊盡力搶救,但因創傷太嚴重,為令企鵝不再受苦,公園安排牠接受安樂死。

海洋公園陸生動物部高級館長祝效忠說,職員一旦發現地上有物件,都會即時拾起,避免好奇心重的企鵝誤吞。他又說,在野外被父母遺棄的企鵝蛋或企鵝寶寶是無法生存,但在人工環境,企鵝蛋可利用孵卵器孵化,企鵝寶寶出生後亦可由專業的動物護理人員飼養,存活率一般可提升至五成左右。2010年為這些企鵝在公園的首個繁殖季節,雖然一隻企鵝寶寶夭折,但另一隻名為Ichiko的企鵝寶寶已4個月大並正健康成長,與父母及其他企鵝一起生活。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趙紹惠表示,海洋公園本身人流已極多,質疑園方是否仍有需要加入更多生物品種,「是否有需要引入生活在這麼寒冷地方的動物?」她又擔心提供給企鵝的空間不足、照顧企鵝的員工亦未必有足夠培訓,「叫員工照顧3個品種的企鵝,照顧不單是餵食,若不懂照顧,也會影響死亡率」。

人工飼養野生動物易夭折

她說,野生動物在人工環境飼養下夭折率會較高,一來牠們可選擇的配偶數目較少,迫使牠們近親交配,二來企鵝這類生活在寒冷地方的動物,其生境因天氣寒冷而較少微生物或細菌,但轉至海洋公園,根據外國動物園經驗,她擔心冷氣系統會令企鵝碰上原本不會碰上的致病原,增加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