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

海洋公園在吸金 日加三場變六場 海豚抗令怠工

《蘋果日報》,2012/8/12

海洋公園連年吸金數億元,背後是海豚奴役一生。海洋公園為催谷入場人次,明起正式每日加開一場海豚表演,一日做足六場,十年間場次增加一倍,海豚還要身兼多職,由朝做到晚,全年無休。本報日前直擊,海豚頻頻「加班」疲態盡現,跳躍乏力,翻騰失敗,甚至違抗指令。保育專家斥園方唯利是圖,扭曲海豚天性,「根本唔係保育,係虐待」。

近年大規模擴建的海洋公園多項新設施陸續啟用,入場人次近年屢創新高,剛過去的年度入場人次已超過700萬,遊客越來越多,海豚等動物要更落力娛賓,海洋劇場的演出次數由去年每日四場增至今年五場,每節約25分鐘,下午最繁忙,每隔一小時一場,主要迎接內地團旅客。

勉強撐起倒立擺尾謝幕

園內現有16條樽鼻海豚,其中七條負責海洋劇場表演。近月園方不定期加開傍晚一場表演,海豚要「加班」演出。本報上周多次致電園方熱線查詢,日日加場。明天起,劇場將正式加開傍晚六時半場次,全日共六場。海洋公園解釋是配合遊客數量上升,增加場次讓更多遊客與動物見面。

記者日前到海洋公園觀看了三場表演,首場在早上11時半,三條海豚表現尚算活躍,倒立翻騰動作利落,輕易跳上表演台跟觀眾互動。到了下午4時半那場,全場3,500席位座無虛設,大部份是內地旅客。

記者未能確定兩場表演是否同一批海豚,但出場的海豚顯得疲倦乏力,有海豚不聽指令,多次掉頭游走,其後試跳幾次才能「爬」上台,但下半身仍懸在台外,看來相當吃力。

該場最後一幕原定有五條海豚在水中倒立擺尾謝幕,其中一條海豚擺尾兩下便潛下,再勉強撐起才可揮別觀眾,連續幾次如是。

記者觀察當日,園方也加開傍晚一場,同樣有五條海豚演出,當訓練員跳落水池打算跟海豚一起做轉身動作,其中兩條海豚沒如早場般立即游出來,訓練員在水池呆等逾分鐘,牠們才肯出場,場面尷尬。

海洋公園稱,每場有二至四條海豚演出。但記者觀看的三場表演,最少有三條海豚,最多五條,跟園方說法有出入。以平均每場三條海豚演出計算,現時每條海豚每日平均表演2.1場,明日起增至2.5場。

扭曲本性被斥「假保育」

本報翻查資料,2002年海洋劇場平日只演三場,周末及公眾假期才加開至五場,10年間海豚工作量倍增,還要兼顧「豚聚一刻」、「創意婚禮」等活動。一家三口從重慶來港的遊客袁女士看罷表演說:「海豚確實辛苦,但可以帶給人們歡樂。」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主席洪家耀看過本報攝錄的三場海豚表演後指,海豚跳不上台、不聽從指令等種種迹象,均顯示體力透支,「攰到跳唔到」。他指海豚表演場次十年間倍增,工作超負荷,「即使輪更表演,海豚仲要應付日常訓練同其他活動,基本上全日冇得停」。

洪家耀斥海洋公園「假保育」,扭曲海豚本性,淪為生財工具。他指跳上台、倒立等「馬戲式表演」,絕非海豚的自然行為,其中跳上台讓觀眾撫摸的傷害更大,「離開水內臟受好大壓力,係佢哋最唔鍾意做嘅動作」。他指海豚天性愛自由,接受訓練也非自願,「冇魚畀佢食,一定叫唔郁」,不排除園方為求海豚聽話,刻意長期餵不飽,變相虐待。

海洋公園回應指,會讓海豚分組輪流參與不同時段的表演,確保牠們健康不受影響。而海豚參與演出,可讓牠們玩耍及與訓練員和同類互動,提升身心健康。

海洋劇場表演項目

海豚:跳躍、探頭視察、躍身擊浪、握手、倒立、唱歌、拯救假裝遇溺的訓練員、隨訓練員指令擺動身體、跳上表演台讓觀眾撫摸背部等

海獅:拍手、敬禮、拾回訓練員拋進池中的救生圈、隨訓練員指令擺動身體、與觀眾互動等
節目全長:25分鐘

另稿:
海豚很忙 表演加訓練日踩十多小時

外表趣致的海豚可說是海洋公園「生財工具」,工作密集得驚人。明日起除每日演出六場海洋劇場外,同一批的七條海豚,也要兼顧「豚聚一刻」活動,每周做足六日,做完上午又要趕下午演出,由朝早9時半做到傍晚7時,還未計加班訓練,分分鐘一日直踩十多個小時,全年無休,慘過基層工人。

兼數職包括婚禮「見證人」

「豚聚一刻」是海洋公園04年增設的「吸金」活動,每日上下午各兩節,每節25分鐘,遊客付費880元,便可撫摸和餵飼海豚,還可一起嬉水及拍照,陪玩的海豚身兼數職,可能只換來兩條雪藏魚。

在海洋劇場同場表演的六頭海獅一樣慘情,登台之餘還要在「太平洋海岸」展館當值,現身每日兩場的「訓練員趣談」,展示生活習性,以及應酬遊客餵飼。09年曾有海獅疑壓力過大,咬傷訓練員手臂。

為與迪士尼樂園競爭,海洋公園06年又引入「創意婚禮」,海豚及海獅又多添一項工作,就是當人類婚禮的「見證人」,或擔任表演嘉賓,遊客只要肯付出約4萬元,甚至可在結婚周年紀念等日子,請牠們做佈景板贈興。

漁護署表示,已知悉海洋公園增加海洋劇場的表演場次,會定期派員巡查。根據《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展覽)規例》,園方須確保有足夠動物於不同場次互相替換,得到適當休息,違法可被罰款2,000元。

另稿:
表演節目不提海豚真實習性 娛賓賺錢凌駕保育

海洋公園自1977年開業以來,一直廣受歡迎,成香港著名地標。園方一直標榜協助保育野生動物生態及增進大眾了解,但近年卻漸漸變質,其中海洋劇場不斷加場,以及冰極天地耗費大量能源,均與保育「完全摸不着邊」。環團質疑園方「市儈」,為追求入場人數及收益,將保育及教育理念拋諸腦後。

貴價活動擺明賺錢

海洋劇場的表演場次在十年間翻倍,香港海豚保育協會主席洪家耀直指園方視動物為「搖錢樹」,「如果真心為海豚好,冇理由無止境增加海豚嘅工作量」。他稱,節目中隻字未提海豚真實的生活習性、在野外面對的威脅等,教育意義甚低,純粹為娛賓。「豚聚一刻」、「創意婚禮」等高收費活動,更擺明車馬賺錢。

近年越來越少香港人到訪海洋公園,自03年內地開放自由行旅客來港後,海洋公園即靠他們的高額消費「翻生」,內地遊客佔整體入場人數超過五成,「為邊人加場,大家心知肚明」。他估計,海洋劇場由下午1時半至傍晚6時半,每小時有一場表演,正是為配合內地旅行團的入場時間。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稱,無論人或動物都不應太操勞,不斷加場或影響海豚海獅的健康,「凡事都有上限,唔應該為咗賺多錢,令員工同動物負荷過大」。

被批發展明顯變質

除海洋劇場外,新景點冰極天地自落成以來,亦爭議不斷。環保觸覺副主席黎名川指,冰極天地引入原居於南極及北極的動物,每天須耗費大量能源,才能維持適合牠們生存的氣候,「相等於開1,000部冷氣,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他指,冰極天地雖打着保育旗號,就連館內餐廳都以低碳食物為賣點,但實際卻「比高碳更高碳」,有錯誤引導遊客之嫌。

黎名川批評,海洋公園近年為「賺多啲」,不斷催谷入場人次及園內消費,大興土木,引入不適應香港氣候的動物等,均不斷傷害環境和動物,與保育「完全摸不着邊」。陳淑莊則認為,保育及商業之間必須取得平衡。海洋公園近年的發展明顯變質,商業考慮凌駕保育,「對自然嘅傷害,遠遠大於教育意義」,園方應認真研究可持續發展。

另稿:
備受譴責 動物死亡兩成屬非自然

向錢看的海洋公園近年不斷從各地引入珍稀動物,多次遭保育團體譴責,更隱瞞動物死亡真相,在2010至2011年度業績報告中,才首次詳細披露動物死亡情況,該年度有609隻動物死亡,包括一條5歲大的雌性海豚Nove,因胃部出現纖維生長,影響功能而死。
養10條中華鱘死3條

海洋公園去年公開的資料顯示,園內動物品種達394種,總數逾6,700頭。2006年至2010年有2,876隻動物死亡,海洋魚佔六成半成重災區,其次是淡水魚佔近兩成。死亡個案中,有一至兩成屬非自然,死因包括疾病、意外和動物互相攻擊等。

2008年中央送贈五條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圖)給海洋公園,園方竟安排中華鱘與生性兇猛的海狼混養,其中一條最年幼的中華鱘慘被咬死,其後中央送多五條,其中兩條又因不適應死亡,另外兩條病危送返廈門,十條中華鱘來港,結果一半遭殃。

上月開幕的「冰極天地」,引入瀕危物種雪鴞和北海獅,要長期調校低溫飼養,被環團轟浪費能源假保育。園方一度想引入瀕臨絕種的北極熊和野生白鯨,遭環團強烈反對才擱置,改考慮引入人工飼養的白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