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地獄狗場培育魔鬼藏獒

《東方日報》,2013/8/17

無牌場深山培育「神犬」!被稱為神犬的藏獒近年成為「潮寵」,即使身價不菲仍十分搶手,有人覷準這門「生意」,將寮屋闢為無牌場,專門繁殖藏獒和其他大型隻,以每隻數萬元出售。本報記者直擊無牌場,發現場由五間細小的鐵皮屋搭建而成,逾五十隻大逼在狹小的鐵籠內進食及大小便,衛生環境惡劣。有犬隻訓練人士指藏獒幼犬在惡劣環境下成長,更加難馴。

「陣間你哋跟住我,就無事o架喇。」自稱有多年為藏獒配種及飼養大經驗的陳先生,日前刊登一則出售「自家繁殖」西藏獒犬的廣告,記者假扮顧客致電對方表示有意購買,陳帶領記者參觀其位於大埔荔枝坑附近的「場」,「呢度有五十隻大,其中十九隻係藏獒,最勁嗰隻有成二百五十磅以上,所以你哋最好行得細步啲。」

幼犬毛髮沾滿尿液

陳的場位於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附近的山頭,出入車輛需要事先向漁護署申請許可證,如徒步前往,則需由入口走約十分鐘山路方能到達,「呢度附近得十戶人住,平時好靜。」陳帶領記者走近狗場,即傳來陣陣震耳的吠聲,「唔使驚,每隻都有籠或者鐵絲網圍住,你哋可以入嚟慢慢睇。」

現場所見,該場由五間鐵皮屋搭建而成,非常簡陋,「佔領」整個山頭。每間鐵皮屋面積僅百多平方呎,「劏」成多間不同大小的「房」,其中有五、六隻藏獒幼犬「逼」在一間約二十平方呎的「房」內,記者走近細看,發現房內遍布排泄物,幼犬的毛髮亦因沾滿尿液而濕透,傳出陣陣惡臭。

「我哋有幾種,藏獒最多,其他大都有。」陳向記者推介一隻兩個多月大的雄性藏獒幼犬,聲稱血統純正,父母均為俗稱「獅子頭」的黑毛西藏獒犬。「最大嗰隻,就係我介紹你哋買嗰隻幼犬嘅爸爸,有成二百五十磅重,夠 晒惡,實看到門口!」記者略為走近陳所指的「藏獒爸爸」,該巨型獒犬即發狂欲撲向記者,躍起高度達一點七米,較一般成年男子還高。

「呢隻藏獒幼犬大咗嘅話啲毛會好靚,成隻獅子咁!」陳見記者猶豫不決,開始向記者「落嘴頭」,「大陸買都要十萬、八萬(人民幣)一隻,依家三萬賣畀你,當交個朋友。」陳不斷聲稱以「朋友價」出售愛犬,又指其隻血統優良,客人「買完一隻又一隻」,「唔少客住喺西貢嗰面嘅村屋,多數都係買嚟看門口。」

炎熱翳焗 亂搵嘢咬

「飼養環境惡劣會令藏獒更加危險!」從事犬隻訓練逾四十年的香港犬隻訓練總會創辦人張松照指,藏獒體形龐大,具一定危險性,而幼犬在惡劣環境下成長,更是野性難馴,他稱,藏獒需要較大的活動空間,並且在較涼爽的溫度下生活,如生活環境令藏獒感到不適,有機會刺激犬隻「大開殺戒」。

「養藏獒最緊要有地方畀佢跑,千祈唔好用個籠困住佢就算。」張稱藏獒精力充沛,如無地方讓牠發洩,加上本港天氣炎熱翳焗,犬隻會變得「火爆」,「會亂咁吠同搵嘢咬,若果呢個時候行埋去,會有危險。」記者多次致電陳欲表明身份了解事件,惟截稿前仍未能聯絡。

另稿:
黑市經營 品質冇保證

不法分子養病狗,寵物店慘成受害人!大多數無牌狗場漠視狗隻需要,除生活環境惡劣外,狗場更欠缺育犬知識,令幼犬營養不足,甚至容易患上各種疾病。有動物組織指,該類病狗在市場甚為普遍,不少寵物店都曾成為「受害人」,「誤打誤撞」購入病狗。

過往曾發生多宗藏獒咬傷人意外,兩年前南京一名兩歲男童被咬傷生殖器及腹部。

外表難判斷是否有病

「寵物店有時都幾無奈,唔小心買咗無牌狗場嘅狗,唔知情下再賣畀市民,啲狗好快就會有病痛。」亞洲善待動物組織發言人崔倩萍指,幼犬兩、三個月大甚至初生時因「未大定」,難以從外表準確地判斷幼犬是否純種,或有否遺傳疾病等,如有人存心出售品質差劣幼犬予寵物店,相信難以防範。

「我聽過有間寵物店唔小心入咗隻幾星期大嘅狗仔,並且好快就成功賣出去,但咁啱賣咗畀人第二日,隻狗就死咗 ,害到間寵物店又要道歉,又要賠錢。」崔稱,上述個案只是冰山一角,政府應正視問題,加強打擊無牌狗場,保障一眾愛狗人士及狗隻的權益。 

另稿:
寮屋改用途 地政處促糾正

就山頭搭建的鐵皮屋狗場,大埔地政處發言人表示,涉事構築物受政府土地牌照規管,容許作養豬用途,據現場所見,該處已被擴建及轉作飼養狗隻用途,而經與新界東寮屋管制辦事處查證後,證實該處亦屬已登記寮屋,但其用途與登記紀錄不符,地政處及寮管處會分別向牌照持有人及寮屋佔用人採取適當管制行動,包括發出警告信,要求相關人士於限期前作出糾正。如限期屆滿後違契情況仍未糾正,該處會考慮取消相關人士的土地牌照及寮屋登記,最終亦可能清拆有關構築物。

利用自養寵物毋須領牌漏洞

漁護署發言人指,根據《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動物售賣商)規則》,任何人士經營售賣動物業務,包括動物繁殖場,必須領有由該署簽發的動物售賣商牌照,並遵守發牌條件及營業守則,違者最高可處罰款港幣二千元。不過,由於售賣自養寵物及其後代毋須領取動物售賣牌照,故部分商業繁殖者利用這項豁免,以私人寵物飼養人士的名義作掩飾以進行經營,藉此逃避遵從相關法規,當局會加強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