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星期二

終止圈養海豚 數碼化實景互動表演可成出路? / KC Chau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15/09/27/%e7%b5%82%e6%ad%a2%e5%9c%88%e9%a4%8a%e6%b5%b7%e8%b1%9a%e3%80%80%e6%95%b8%e7%a2%bc%e5%8c%96%e5%af%a6%e6%99%af%e4%ba%92%e5%8b%95%e8%a1%a8%e6%bc%94%e5%8f%af%e6%88%90%e5%87%ba%e8%b7%af%ef%bc%9f/


Sasha在北京拍攝的海豚館環境,海豚被困在狹小的空間內,僅足以牠們轉身。對於海豚而言,這顯然是一種虐待。

內地水族館和海洋主題樂園的建設熱潮高漲,觀眾對海豚表演的需求巨大,使中國成為被捉野生海豚的最大輸入國。單是惡名昭彰的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血色海灣」,過去6年間就有高達3成、即逾200條的活捉海豚輸往中國,使當地捕豚事業持續不衰。

有見中國成為活捉海豚的最大市場,曾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海豚灣》(The Cove)主角兼知名保育人士Richard O’Barry與瑞士記者Hans Peter Roth合著的同名書籍今年4月推出簡體中文版。兩名作者更到訪內地4個城市宣傳新書,希望提高中國人的保育意識,從而減少對海豚表演的需求。德國獨立環保人士Sasha Abdolmajid亦有同行,他們一同參觀了當地水族館,Sasha更把圈養海豚的設施環境上載到他創立的網站Ceta-Journal上,希望引起外界關注當地的惡劣情況。

本地保育人士Suzette Ackermann與Sasha進行了專訪,談及他在內地的經歷,以及對香港海洋公園的看法。Sasha認為,海洋公園作為區域領先龍頭,不應以保育作為藉口,繼續海豚表演,應可嘗試創建高科技3D匯演,以代替圈豚海豚,甚至為區內海豚館樹立終止圈養海豚的榜樣。

以下為訪問重點:
1). 你對區內海豚館的建設熱潮升溫的擔憂是甚麼?
Sasha:這確實令我擔憂,每一個海豚館的建設,意味著有更多海豚在野外被捕捉。海豚館經常強調海豚表演的「教育功能」,但毫無疑問這是虛偽的。圈養海豚被迫進行表演,會導致牠們情緒受壓,出現行為問題,對牠們的健康十分危險。

2). 香港海洋公園聲稱園內沒有海豚是從野外捕獲,而且在圈養環境內,牠們得到更好的照料,甚至被野生海豚長壽,你的看法是?
Sasha:這顯然是荒謬和錯誤的,大量研究證實海豚在圈養環境的壽命較短。在自然環境下,海豚有正常社交群體,每日可以暢游數十英里,但在圈養環境中,狹窄的水缸設施大大限制牠們的活動範圍,牠們更要承受擠迫、嘈音、感染和表演壓力,這些都是造成牠們短命的原因。

3). 那你認為香港海洋公園內的海豚設施如何?
Sasha:相對而言,海洋公園內的設施環境比東南亞大部分海豚館都要好,東南亞與中國內地大部分海豚館面積狹窄,海豚的環境更糟,但無論水族館的面積有多大,對海豚而言,都只是一個充滿氯氣的監獄。

4). 近年保育人士積極聲援”Empty The Tanks”運動,你認為對區內動物福祉會有甚麼影響?
Sasha:”Empty The Tanks”的目標很清晰,就是要令世界上每一個地方的海豚館都關閉,讓野生動物不再受圈養之苦。現今瑞士、英國、挪威及克羅地亞都已是榜樣,不再營運海豚館,也就不再輸入活捉海豚。2013年,位於亞洲的印度也宣布禁止海豚表演,因牠們擁有高智慧,訓練他們為人類表演是「不道德」的行為。

5). 對香港海洋公園的建議?
Sasha:海洋公園作為區內領先的主題樂園,園內有眾多遊樂設施,我相信即使其關閉海豚館(海洋劇場),也未至於影響人流。相反,如果適當運用高科技,說不定可以成為另一個特色,吸引遊人之餘,也可起宣傳保育之效,譬如以3D互動裝置制作實景互動海豚表演,取代久經訓練而死氣沉沉的圈養海豚。既然海洋公園具領先地位,更應嘗試在科技上創新,樹立榜樣。

6). 那市民又可以做些甚麼?
Sasha:很簡單,每論到哪裡,絕不光顧海豚館。除了電影《海豚灣》以外,同名著作最近推出繁簡中文版(台譯《血色海灣》),關心海豚的市民應該看看。另一套應看的是兩年前推出的紀錄片《殺人鯨奪命控訴》(Blackfish),講述在2010年,一宗在美國著名的海洋世界(SeaWorld)發生的殺人鯨蓄意殺死訓練員的個案,反映鯨豚所遭到的不人道對待。 該片在美國引起哄動,近月連One Direction的Harry Style在演唱會中也呼籲歌迷抵制,而最新數據顯示,海洋世界的盈利急跌84%,股價亦從高位下挫逾半。 我相信以上資料,都能改變市民的心態,不再支持圈養海豚表演。

unnamed (9)
unnamed (8)

甜美女生獨闖貓村 村民從罵到撐 / 周蜻蜓

2015-09-28 09:24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orangenews.hk/lifestyle/system/2015/09/27/010021492.shtml


與長相甜美的Flora認識,當然始於貓。那時候我決定捕捉餵養一年有多的街貓小麻花(點擊看:小麻花的故事),毫無經驗的我非常緊張,連個合法的捕貓籠也沒有,只好上網求助,Flora是其中一位給了我不少意見的貓友。後來得知,Flora本身是愛協CCCP的義工,專門在一條村內捉貓帶去做絕育手術,遇到其他捉貓的求助個案,也會盡量幫忙。
專門在一條村內捉貓?這引起了我的好奇,於是相約Flora採訪,想聽聽這位可愛的女孩與她的「貓村」故事。
「貓村」是條什麼村?
貓村只住貓嗎?Flora笑說不是,貓村住貓也住人,位於九龍。村內一度貓居民跟人居民的數量差不多,如果沒有Flora入村替貓絕育,現在貓村很可能貓比人多了。
問Flora怎麼知道貓村?原來緣自她喜歡拍照,在七八年前,Flora買了一台照相機,開始周處跑拍東拍西。後來在網上討論區看到有個地方很多貓,便帶著以貓當模特兒的想法踏入貓村。



Flora說,貓村很大,跟網友形容的一樣,非常多貓。自此她經常入村拍貓,認識了一些村民,偶爾遇到好客的,會邀她入屋喝茶,下雨天更會讓她到室內避雨。Flora漸漸得知部分村民把貓當作抓老鼠和蛇的工具,卻不知道絕育,結果貓咪愈生愈多,加上村民缺乏照顧的意識,夭折的貓寶寶不少。雖然有村民自發照顧貓咪,但也只是餵食而不帶牠們絕育,非長遠之計。


Flora在五年前成為CCCP義工,於是決定要在貓村捉貓。頭一兩年貓咪實在太多,得每星期入村好幾次。Flora說,第一次入村捉貓收獲十二隻,頭一年捉了近百隻。一開始她是獨自行動的,部分村民並不理解她捉貓的原因,曾收到不少投訴,有些村民甚至對她破口大罵,要趕她出村。
一個女生在陌生的村子裡遭人驅趕,說不害怕是騙人的,而且這麼做都是為了貓咪好,豈不委屈?Flora靜靜地說,當然會覺得害怕,也曾為此而哭過。幸好村內有村民明白其用意,有時候會陪她一起等貓入籠,冷天會給她熱茶驅寒。日子久了,雖然仍有不理解的村民,但貓口確實控制下來,加上日講夜講、身體力行、親眼見證,大部分村民因為Flora而知道CCCP的好處。
在「貓村」遇到最愛
Flora本身家裡養了2隻貓,今年三月,來自「貓村」的白貓基基,進駐Flora家。
基基的樣子傻乎乎,非常得意,今年五歲。

基基本來與十數隻貓住在村內一位九十多歲婆婆的後園,並由婆婆的工人(印傭姐姐)照顧。
【港人貓事】甜美女生獨闖貓村 村民從罵到撐
到Flora家訪問,我的包包被基基檢查了。
基基是當中最特別的貓,牠從不會像其他貓吃飽就往山上跑,反而留在後園跟著印傭姐姐,親人得很,也因此深得婆婆喜愛,晚上會讓基基入屋在沙發上睡覺。基基很懂事,姐姐早上去買菜,基基會走到籃球場的長椅下等她回家,有時候一等就是幾個小時,風雨不改。
可是後來婆婆過世了,姐姐要返回印尼。Flora和姐姐不捨基基沒人照顧,便把牠帶回家尋找領養者。Flora說,有幾個人曾表示想領養基基,或不合適,或問完卻沒有下文,最後還是自己「收編」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日久生情」。
Flora和基基
Flora除了基基,有沒有暫託過其他貓?她說曾暫託大約十隻貓,包括一隻來自貓村的大肚貓,牠在村內可謂老祖母了,很多村貓都是牠生的。Flora說,大肚貓咪很乖,不用出動食物引誘,而是自願讓Flora抱入籠。大肚貓入屋後第二晚生下五隻小貓,後來母子一起被領養。
創作「賺錢」養貓!
捉貓、暫託,自己家裡又有貓要照顧,固然要付出極多時間與精力,但更實際的是金錢。問Flora如此幫忙捉貓和照顧貓貓,負擔會不會很大?她本身從事文職,捉貓的主要開支是來往貓村與帶貓做絕育手術的車費,而暫託貓貓的日常開支和給貓村訂貓糧也是負擔來源。但她沒有因此放棄幫助貓咪,為了開源,她從去年開始以個人專長──畫畫與做手工,賺錢補助開支。因為是純手作,Flora說產量不多,希望之後可以多點時間創作。大家願意支持她嗎?(點擊看:fb fan page「貓村百科」載有更多Flora的作品)。

入村捉貓後,自認變活潑少女!
Flora長得很甜美,看她與家裡三隻貓咪在一起,會想到童話裡自小與動物成長的女孩。Flora說,她小時候在天主教修院寄宿,那裡有貓有狗,平常雖有接觸,但並不十分喜歡。直至十年前,家裡出現第一隻貓──魔魔,Flora才真正的與貓相處。
魔魔,女仔,十歲,親人不親貓。
魔魔來到Flora家一年後,再迎來了渣渣,一隻膽小又很嗲的貓,要人陪睡才安心。
渣渣,男仔,九歲。

【港人貓事】甜美女生獨闖貓村 村民從罵到撐
基基與渣渣
現在看來非常活潑的Flora,笑著說是貓咪讓她多話,在成為CCCP義工前,她很怕生,很被動,不太講話。自從參與CCCP計劃、入村捉貓後,就連朋友也覺得她變了另一個人,她認為貓咪讓她與別人有話題,幫助貓咪使她有滿足感與使命感,所以很樂意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街貓是可親的,沒有必要趕盡殺絕。是的,這座城市已完全為人服務,但生活在城市裡的卻不只有我們,不同類的生命之間,理應互相尊重。

雨傘人狗緣 / 毛孟靜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15/09/28/%e9%9b%a8%e5%82%98%e4%ba%ba%e7%8b%97%e7%b7%a3-%e6%af%9b%e5%ad%9f%e9%9d%9c/

Ben Ben
本報特邀作者:毛孟靜

喵,毋忘 928 …… 網上看到這張圖片,畫面是一隻撐着黃傘的紙紥貓,隨附上述說明。很明顯,作者是個愛貓人。會不會又有人說:雨傘一周年,連貓都「被消費」?

愛護動物,自然會了解那份人貓情,就像對自己的家人,會把心念分享。一直自覺與貓的緣分不夠,我愛狗。事實是,貓確係家居的多。大家會放狗,很少或根本不會蹓貓。

舊時,會不時帶 Dogma 去參加動物權益的活動。之前會先跟他一說 :我們去撐你的同類。他大概也沒聽懂,但總之很樂意一起出發就是。一次,去荔枝角一個路邊集會,聲援受到不公對待的動物義工。也就是那一次,拖着 Dogma 聽一名年長女士一臉眼淚申訴:可否幫手爭取公屋養狗?第一次接觸到這個議題令人傷痛之處。

去年,獸醫原本說,Dogma 大概過不了暑假。夏天過去了,他很衰弱,但還可以,沒痛。雨傘運動開始後,我常常不在家,對他很有點歉意。但已不可能再帶他一起外出了。

於是 — 也帶一點補償心理吧 — 我在佔領區老是會留意由人領着來參加的狗。當然也會有人說,人的示威,為什麼要消費狗?但只要負責任的主人覺得安全,有理由相信,狗是希望會跟主人一起的。

一夜,在旺角街頭擺站,邀請市民發言,就立刻留意到一大隻雪撬狗甚有王者之風地坐着。一瞄 Peacee 的眼神就知道,人世發生甚麼事都不要緊,只要他爸許先生與他一起就可以了。去問:可以拖他一拖嗎?答:當然可以。於是,凌晨旺角,我與 Peacee 走過佔領範圍一轉,許多帳篷人都來摸摸他, Peacee 儼如大使。

後來,重複見過好幾次,與許先生熟絡了,一次因為太夜找不到旺角的士,許先生帶着 Peacee,用車子送我回灣仔北。那是我第一次與人家的狗同車樂。

一樣是在旺角,但只有一面之緣的,是袖珍的「薯餅」。那是個周六下午,事緣我有個英語工作坊,恆常參加的年輕人提議,聚會不如就在彌敦道上?我們去了,在一個臨時搭的圖書館場景,用英文討論雨傘事宜。然後就見一美少女帶着可愛得出奇的小狗出現。當然就要去抱抱。

事後方知,其時有周刊記者在場,拍了照片,報道且形容薯餅時時為佔領者帶來情緒紓緩,以至歡樂,把他封為「無牌狗醫生」。

體積可以做起碼一打薯餅的,是大B。跟 Peacee 與薯餅一樣,他頸上也繫着黃絲帶。中午的太陽很猛,那日是典型的「秋老虎」天氣。在龍和道與立法會道交界,迎面而來有人拖着一隻龐然大狗,就有老虎的聯想。

與主人互打招呼,拍拍狗的大頭(嘩真係好大),錫錫,原本預備分手,不好意思見到狗就「集郵」。但終於不但拍了照,隸屬金鐘佔領區一個群組的大B主人,後來且把我們的合照做了明信片,送回給我。

拖過抱過錫過一起走過時間最長的,係 BenBen。在立法會佔領區的帳蓬被褥間,他的身影幾乎係 centrepiece。每次出入,我都會一問, BenBen 在嗎?

BenBen 其實叫 Benjamin,是我自行替他改個暱稱。聽 Ben 媽說,那段日子,她每朝早踩單車由銅鑼灣的家到金鐘, BenBen 就在她身邊緩跑。

喜歡 BenBen的一對輭毛大耳、很是 knowing 的眼神,還有一張最是愜意的臉。一直叫他做 HK’s no. 1 protest dog、香港示威 top dog。因為 BenBen 與 Ben 媽,也認識了大、小黃伯,當然還有添美道傑哥。我們今日都是黃伯群組的成員。傘不散。

BenBen 已由 Ben 媽帶回英國,他會在他鄕 — 不,該說他的家鄕 — 終老。十二月中,佔領清場。聖誕日,Dogma 去了天國。許多家的情懷、憤怒沮喪、歡笑眼淚,人與人同行,人與狗都同行。我們都不孤單。這是我的雨傘人狗緣。

大B
大B
 Peacee
Peacee
 薯餅
薯餅

為流浪生命絕育 動物朋友拉闊愛

《蘋果日報》,2015/9/27

攝氏30度的新界北部,眼前四人站在亂叢中已半小時,其中一員從後逐步逼近母狗,其餘的捧着木板搬着籠,因應狗前進的方向改變位置。人人大汗如注,就在和狗伸手可及的瞬間,牠竟從鐵絲網一個小破洞溜走!大家只好收隊,跟村民相約下周再見。

他們都是非牟利組織「動物朋友」的僅有成員,自2010年起,每逢周末穿梭於村落和倉庫間,捕捉並運載動物往返診所接受絕育手術,經費來自市民捐款,也有自資。截至今年8月,組織已為1,594隻動物絕育,他們更照顧部份年老飼主的生活,將對動物的愛延伸。

愛護動物協會(愛協)的官方網站顯示,每年有數千隻動物因無家可歸而被人道毀滅,不過「動物朋友」創辦人之一吳穎儀(Jessie)指,被毒殺的生命更不計其數。單是去年,愛協和漁護署一共接收1,799隻流浪動物。愛協的「捕捉、絕育、放回」計劃,顧名思義就是為減少流浪動物不斷生育,替牠們進行絕育手術,再運送回住處。不過,這觀念僅是近數年間才被人接受。2000年,愛協開始為流浪貓執行此計劃,被人道毀滅的貓隻數目由計劃開始時每年6,900隻,到近年3,000餘隻。愛協在往後多年游說漁護署將計劃實行於流浪狗身上,終於2010年獲得立法會支持,容許愛協在香港選區試行。五年來,愛協不斷諮詢各區,計劃終在今年一月於離島正式展開。漁護署將於未來三年進行統計,評估流浪狗數目的增減。

愛護動物 關懷獨居長者

其實民間早有數個組織,自發和自資替流浪動物執行絕育計劃,動物朋友便是其中之一,但它只針對自由生活、卻有人定時餵飼的放養毛孩。居於新界的Jessie當狗場義工多年,看過村民將貓狗寶寶日復日丟上山,又經歷過400隻流浪狗為避開漁護署的追捕而同困一狗場的慘況,「那時有心無力,就覺得絕育是停止更多悲劇的開端!」於是她從2007年起,獨力捕捉街上和倉庫的貓狗做絕育手術,又印製海報派予倉主和村民,介紹絕育的重要性。為鼓勵倉主交出狗隻,她還會出動自己的車接載動物及自掏絕育費。手術費每隻一千元,任職航空運輸業的她,一直遺憾不能負擔更多。直至2009年,她遇上恰好是同行的同路人羅詠嘉(Phoebe)。

自中學目睹家附近地盤的狗寶寶被漁護署強硬捉走後,Phoebe便每月儲錢,帶地盤、狗場,以及家後山上的狗做絕育手術。六年前,她開始與同樣「獨行」的Jessie「行孖咇」,每逢周末,日曬雨淋走遍新界北的倉庫和村屋,帶貓狗做絕育手術。兩人購來二手客貨車運載動物,可惜願意接收流浪生命的診所屈指可數,不是嫌牠們髒,就是擔心牠們惡,兩人坦言受盡白眼。合作一年,她們決定成立動物朋友,以組織身份游說貨倉主人讓看門狗們絕育,並從網上籌集捐款作絕育費,又買動物糧食送贈家貧或年老的村民。80多歲的麥婆婆是少數讓動物接受絕育的長者,「丈夫去世後,這些貓成了婆婆心靈上的依靠,她每天也會和牠們說話。」由鐵皮搭成、屋頂鋪了帆布的家,是這片爛地上惟一的住戶,昔日屋前的魚塘已被填平、鄰居被政府收地時逼遷,婆婆因捨不得貓而拒遷,不過豁免期亦只到2020年。麥婆婆已走不遠、站不久,口齒倒是很清晰:「她倆像自己人一樣關心我,帶我外出吃飯,我家人反而沒有。」屋內的煮食爐、煲水器、白米等都由兩位女生送贈。走過千萬戶人家,兩人希望「將愛拉闊」,讓喜歡動物的長者都幸福。

2011年加入團隊的,除了一名年輕女義工Ivy,還有這個四人幫中唯一的男丁陳子浩(Stephen)。他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的獸醫,一直為不少流浪生命出力,2011年起他以低廉價錢,為動物朋友接收的貓狗做絕育手術。「幫了她們很久,索性再行前一步,和她們一起出動。」獨居的賴伯伯至今依然以耕作為生,曾接過Jessie等人遞上的宣傳單張,收養的貓數目由十年前兩隻,增至如今15隻,他皺着眉說遭鄰居投訴。我們抵達賴伯伯的家時,老人早已將貓困起,Phoebe熟練地將食物置於籠中,不消一會,貓便統統「落網」。Stephen說人在外,方會真切體會貓狗不斷生育所致的失控情況,例如貓隻由四個月起已有生育能力,如沒有絕育,鐵籠中患上重感冒而不斷打噴嚏、年長的、幼年的、眼發炎已瞇成線的病貓,將會一直增加。

搬走貨倉 遺棄看門狗

天色已暗,兩人先將車廂內20多隻貓狗送往診所,再接載倉庫的看門狗。兩人指,狗隻數目之多非腳下的小型客貨車能承擔,只好請倉主們自付車資,由她們找願意載動物的司機,不過多年來僅得固定兩、三位願意招呼這群貓狗。近年租金急增,不少貨倉遷址,Phoebe估計只有百分之五的倉主會帶走狗,「對他們而言,狗不過是年中無休的看更。部份尚會善待這堆『員工』,給予飽飯和小屋;部份不大理會牠們的,我們會送狗糧給倉主,盼他們善待忠心的狗隻。」勞役半生,被遺棄的生命只有流落街頭,最後被漁護署捉走。於是動物朋友甚至會擔起「柴可夫司機」,主動替倉主遷狗。

隔日黃昏,我們從診所接回狗,抵達倉庫時已六時多。夜幕下,剛動刀的狗着陸,從籠中興奮跑出,會合前來迎接的工人和狗同伴。女生們看着,笑得燦爛,其中一人的電話又響起,聽她的對話,似乎是另一戶求幫助帶動物絕育的人家。

半世紀馴犬記 師徒制vs速食文化

《蘋果日報》,2015/9/20

周末的郊外人狗湧湧,我問身旁狗主們:「你的狗會不會表演?」十個有八個皆點頭,隨即叫愛犬遞手站立坐下跳高接波波。時代變,今天的寵物總有一兩種小技傍身,還懂得上廁所和不亂咬等家規。71歲的張松照是香港最年長練狗師,五十年代末入行,由昔日只替富戶訓練番狗參賽,到近年看到徒弟們將練狗入屋化,他感慨養狗變得普及,令現今渾水摸魚的所謂「練犬師」越來越多。最近港籍練狗師何斐然赴內地示範,被全球愛狗之人質疑他拳打腳踢的做法實屬虐畜。到底香港練犬史從何時起,變得如此良莠不齊?

何斐然「練狗」片段長約三分鐘,片中他用繩拉扯一隻德國狼狗的頸,還對乖乖服從指令的牠拳打腳踢。不但香港,就連海外愛犬者亦留言怒斥其惡行,更揭發何斐然曾屢次以香港代表身份出征外國練犬比賽,奇在我城最權威的香港狗會從未舉辦有關選拔,何以他得此資格?

「香港代表」涉虐狗 風波未平

面對市民連番抨擊,香港狗會終於在網站發表「聲明」,與何斐然劃清界線之餘,亦表示會內部調查這宗涉嫌虐狗及為何有人能夠不經選拔而代表香港參賽。不過,張松照師傅卻指香港練犬界從未接獲香港狗會通知會展開調查,怕當中涉及黑箱作業,發表「聲明」只是想息事寧人。目前澳洲權威狗會「Working German Shepherd& Dogsport Clubs of Australasia」已澄清何斐然在該會的會籍和評判資格均不被承認,而世界狗協「Federation Cynologique Internationale」亦已展開調查,且看香港狗會將如何向社會交代。

狗小犬大 訓馴大不同

我一年多前認識張松照,老人家說香港練犬史始於五十年代。1945年出世的他自言念書不成,加上生活困頓,十多歲便輟學,在麥花臣球場當過計分員,又在香港總商會做打雜。他對狗情有獨鍾,然而當時養狗者皆為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他們從外國購入德國狼狗、都柏文犬和洛威拿犬,身價高達五位數字,在當時4毫子就能吃雲吞麵的年代,實屬侈奢玩意。為這些貴族登門練狗,帶着他們的愛犬參與由香港狗會舉辦的狗選美和練狗比賽,就成了一眾草根階層玩狗的唯一渠道。

張松照13歲拜劉鐵淙為師,那年代香港練狗師屈指可數,劉鐵淙的師傅是廣州中央警官學校練犬部畢業、獲獎學金赴德國進修練犬之技的港人梁泰嵩,梁泰嵩後來也成了張松照的師傅。張松照說舊日師徒制甚嚴,為表示誠意,從清晨起餵狗、清理狗場糞便、替狗洗澡等都是基本的日常雜務。師傅們又會要求徒弟多認字,「師傅會罵我犬、狗不分,說狗是指體形小的、犬則是大的。又會罵我不應說『訓犬』,『訓』是對人,應該說『馴犬』!」舊日的練狗路雖然崎嶇,卻成了練犬師質素保證;如今老人家依然飽讀生物和解剖學等書籍,便是已離世師傅們給他的教誨。

香港狗會成立於1947年,執委都是上流社會知名人士、洋行老闆、銀行大班和法官等洋人。張松照1965年加入成為會員,那時候才21歲的他已是練犬界新星,替不少富戶的愛犬備戰出賽,每12堂收費500元,每堂60分鐘,「當時的花款當然比現在少,教曉狗坐下、站立、停留、不靠頸繩亦能隨主人行便成。」相比現代人將寵物視為己出,張松照笑言昔日狗主們再愛,也只會視愛犬為獸畜,要牠們學習紀律。所以,昔日主人們均對練犬行業十分尊敬,課堂結束後又會着媽姐盛湯給練狗師進補,與現代人希望靠短短數堂便學懂練犬之技的態度相差甚遠。

現代人最緊要快 人人自稱練狗師

將練狗師帶入民間的,是一眾寵物用品和食品公司。踏入八十年代,大品牌都愛邀請練狗師向長期客人獻技,縱然付得起錢的市民依然不多。李德良(Decky)於1997年拜張松照為師,2001年正式出道,借互聯網之助,那時開始有更多狗款流入本地市場,包括北京狗、八哥及後來的雪橇狗、藏獒、老虎狗和芝娃娃等。狗種之多讓市民花多眼亂,盲目養狗再棄狗的風氣由此而生,「我記得以前有不少書籍教導人如何按狗的性格選狗,例如新手應養哪一款,反觀現在就只會介紹各種狗款,然後着你應如何訓練牠,但看書跟實戰根本是兩碼子的事。」於是除了上門訓練,練狗師亦為迎合香港人速食文化和與狗同住的習慣,以短期開班授徒方式取代舊日的師徒制,教導公眾訓練狗隻在指定地點如廁、不隨意上床和梳化等家規。

互網網還向香港人介紹了有關動物行為的海外研究,讓市民開始在乎毛孩們的感受。Decky說在拜師時,狗聽到指令會如條件反射般應聲反應,不求獎勵。和練狗師訓練完畢後,牠們也不能玩樂放鬆,以免擾亂訓練的心。相比現在,練狗媲美一場腦力賽,零食是雙方的談判條件,「我們想狗知道自己的付出會有回報,着重多了牠們的思考,不單純是一個反射動作。」現時不少人吹噓自己為星級練狗師,偏偏香港狗會已於多年前取消練犬比賽,僅保留狗選美展覽,現在亦經常被指遭同樣為世界狗協管轄的北京支會牽着鼻走,公信力已不復再。

「教狗,其實跟教小孩無異,必須有獎有罰。」Decky膝下有一兒,他笑言現在更多時候是教導主人不要盲目追隨坊間所鼓吹的正面訓練法。他鼓勵狗主與狗同場上課,稍有疑惑便要提出,銘記「欲速則不達」才是達到成功的良方。

狗展目的 旨在記錄優良血統

19世紀,歐美各地的愛狗人士已經會相約牽狗聚會,彼此品評愛犬一番。直至1859年,英國舉辦了世界上首個狗展,共50隻狗參展。1873年全球首個狗會亦在當地成立,目的旨在記錄優良血統,以助繁殖出優質健康的後代。我敢說他們勢想不到百年後的今天,非法繁殖已是全球問題,多少帶着遺傳病的生命由此而生。

導盲犬媒人 配對人狗情緣

《蘋果日報》,2015/9/24

電視劇以導盲犬為主題,描述牠們與視障人士間的相處。導盲犬導師張偉民(Raymond)形容,每隻導盲犬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溫柔敦厚,他要如媒人般,為導盲犬配對性格相近的視障主人,「生活習慣、身高體重,連步速都要夾」。張形容自己似家長,最開心看到導盲犬學成畢業,與視障人士同行,讓他們自信和積極地生活。

訪問當天,60歲的Raymond帶着約3歲的導盲犬Yoyo,在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附近的屋邨和公園行走,過馬路時Raymond會對Yoyo發出明確指令;替Yoyo除下紅色受訓背心後,Raymond會摸牠、替牠搔癢與牠玩。

Raymond說,自己與導盲犬的關係亦師亦友,「我除咗要訓練佢,亦要同佢玩,令佢放鬆」,他與視障人士同屬師友關係,希望對方能與他分享困難;例如有視障人士認為獲配對的狗隻較百厭,Raymond會嘗試了解,「了解後就知道其實隻狗只係興奮,咁就唔會有誤解」。

根據中心資料,本港自2011年重新引入導盲犬以來,至今共有19隻相關工作犬,其中6隻完成受訓並已與視障人士配對,另有4隻仍在受訓,其餘的包括寄住在不同家庭的種犬和在本港出生的4隻幼犬。

爭取公屋戶養受訓犬

90年代Raymond移民新西蘭後,在當地考獲導盲犬導師資格,見本港導盲犬服務遲遲未有進展,遂回流香港。至今Raymond於本港有3名徒弟,長遠目標是令導盲犬服務本土化,「人喺香港訓練,狗亦喺香港出世」。他說香港社會對導盲犬的認識和接受程度,過去近4年來已有進步,「家長會識得提醒小朋友唔好隨便摸工作中嘅導盲犬」,銀行或餐廳也較以往歡迎導盲犬,但Raymond尚在爭取,希望政府能提供酌情權,准許有意成為導盲犬寄養家庭的公屋住戶養狗,讓更多狗狗能在寄養主人的家受訓,擴大相關服務。

Raymond呼籲,切勿因看了劇集一時衝動養狗。為推廣導盲犬服務及支援視障人士,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與睛彩慈善基金,今年11月8日在山頂合辦「與犬瞳行愛心路」步行籌款活動,公眾可參與支持。

2015年9月28日星期一

動保人士爭公屋養狗 房署技術官允研放寬空間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15/09/25/%e5%8b%95%e4%bf%9d%e4%ba%ba%e5%a3%ab%e7%88%ad%e5%85%ac%e5%b1%8b%e9%a4%8a%e7%8b%97%e3%80%80%e6%88%bf%e7%bd%b2%e6%8a%80%e8%a1%93%e5%ae%98%e5%85%81%e7%a0%94%e6%94%be%e5%af%ac%e7%a9%ba%e9%96%93/


【動物專訊】「懇請政府重訂屋宇飼養犬隻條例聯盟」今日與房署技術官員會面,表達容許公屋養狗的訴求,NPV主席麥志豪會後對本報透露,會上大家都找到一些「走位放寬空間」,可以讓更多公屋狗主在公屋內養狗,但具體方向及安排尚要與房署繼續會面商討。

會面討論了兩小時,房署主要派出負責執行細節的技術官員,並沒有政策官員出席。不過,雖然未能就修改公屋禁養狗的政策達成共識,但在房署執行禁狗政策的細節上,則找到讓養狗戶繼續養狗的放寬空間。

麥志豪說:「我們還未能交代是什麼空間,因為跟房署在字眼上還要斟酌,但對方反應正面,想讓夥伙動物在公屋可以找到空間。」他強調,雙方是在不改變現時政策的前提下,爭取公屋養狗戶有更大空間。

記者問及是否在養狗戶有精神需要的酌情權上,麥志豪說:「不完全是,是更大的空間。」

麥志豪在facebook則稱,雙方有誠意暫時放下分歧,在僅有的空間上討論,並打開溝通渠道,長有長傾。「我未能完全透露會議內容,因為未來一星期我們和房署過有一些細節要交換資料及跟進。但我可以說,我們一方面找到了可以走位放寬的空間,而最重要是,我們看到了運動要走的方向。」

瑪蓮萊犬 行山游水當訓練

《蘋果日報》,2015/9/13

年半前,李言慧(Adrienne)在社交網站成立「馬蓮萊同鄉會」,讓一眾瑪蓮萊犬的主人分享教養心得,卻陸續接獲瑪蓮萊犬被遺棄的求助個案,最小的還不足半歲。她現在每月平均為兩隻瑪蓮萊犬尋家,高峯時曾一星期救出兩隻,遺棄生命的背後,是大量港人依然錯愛牠的高大威猛,誤以為「工作犬」易控制。近日有關瑪蓮萊犬的電影《Max》在歐美熱爆,又將捲起一場追捧牠的浪潮,當中又有多少人會真心伴牠終老?

「瑪蓮萊犬有狗界法拉利之稱,牠速度快、敏捷,精力非常旺盛,不懂教,又或者不和牠放電,牠會是個瘋子!」早上七時的陽光熾熱,未上山,Adrienne已大汗淋漓,邊說邊拖着愛犬「Rocco」和「Canon」大步前行。兩隻瑪蓮萊犬各重77磅、高度達人的腰間、頭比我們大,後面看,兩隻長得像雪糕筒的耳朵向上直豎,昂首闊步,難怪這麼多人拜倒其颯颯英姿下。人狗偶然在平地處稍作跳躍和伏地爬行,又引來不少行山客駐足讚嘆。Adrienne每早風雨不改,和愛犬們踏上這條圍繞住所約45分鐘路程的山路,或是到附近的沙灘暢泳。一個早上,我隨她和狗們玩水,天空正下着毛毛細雨,卻無損人狗的雅興,見Adrienne將塑膠玩具奮力拋出大海,Canon立即翻身向水裏飛撲,還興奮得邊游邊吠。倒是主人在沙灘上站得一身汗水、海水和雨水,於是也跳入水中和愛犬狂歡,就這樣每次也玩上兩個鐘。「牠從來不累,只是我的手會拋波拋到痠軟!」Adrienne踏着浪花,喘着氣說;兩狗則是不斷回頭看海,再瞄瞄主人,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

遇冒牌訓犬師 險變躁底霸王犬

相比同一屋簷下的三歲半唐狗女「家寶」,流着工作犬血統的Rocco和Canon更愛黏着主人玩,因為不斷接受任務和挑戰,就是牠們的精神食糧。稍微百無聊賴,Adrienne說愛犬們便會自尋工作,例如盯着貓想保護牠,結果嚇着貓,或是翻開家中所有抽屜,掏出遍地東西。
眼前人慨嘆兩年前,自己尚未參透牠的天性,因那副型英帥的外貌,和牠的警犬狗種之名愛上牠,遂向一位自稱曾接受台灣軍犬訓練的香港男子得到Rocco,但條件是需聘請他訓練狗隻。這位「訓犬師」卻利用瑪蓮萊犬與生俱來、一觸即發的爆炸力和敏感度,不斷向當時三個月大的Rocco進行激進的挑釁和咬捕訓練,又指示Adrienne不要帶Rocco出外接觸社會,免擾亂其專注「習武」的心。眼見愛犬逐步成魔,凡人必咬、連自己和同居男友亦難以觸摸、外出時必須戴上大口罩,Adrienne試過徹夜看着狗哭,並開始在網上向其他瑪蓮萊狗主求助,始知遇上騙子,可惜愛犬已賠上學習新事物的黃金時期,「那時認識的訓犬師,都說工作犬於四至六星期大時便得進行善用本能的訓練。」超齡的Rocco惟有重新上學,第一課就是學習冷靜。Adrienne更辭退酒店的行政工作,當個全職狗媽,照顧牠們的起居。

曾經迷失的Rocco,讓Adrienne明白工作犬被錯誤訓練的嚴重性,年半前她在社交網站成立「馬蓮萊同鄉會」,讓一眾訓犬師和瑪蓮萊主人分享教導心得。未料,群組陸續收到發現瑪蓮萊犬被遺棄的消息,除了狗齡越來越小,竟連遺棄者亦漸趨年輕,「在香港,一隻瑪蓮萊犬索價不過二千元,可牠們都是非法繁殖場胡亂交配的動物,帶病之餘,部份天生神經錯亂,那些主人只好當入錯貨,將牠棄掉。」上年,她踏入一戶富貴家庭,屋主從外國訂來七至八隻幼年名種狗後又忽然嫌棄,欲將牠們全部送出,Adrienne便帶走全部狗,並收養其中一隻荷蘭混德國血統的瑪蓮萊犬Canon。牠的外表長得跟電影《Max》的主角一樣,顏色較淡,頭和胸骨均呈寬闊四方形,牠較同屋狗伴、身形相對纖幼的Rocco,爆炸力和運動量都更高。

從小被困繁殖場 一世長不大

周日的午後,馬蓮萊同鄉會來了一次小聚會。走在Rocco和Canon這兩隻大塊頭旁邊,六歲的瑪蓮萊狗女「Rachel」總會被人誤會是牠們的女兒。從繁殖場救出、有家可歸的三年間,温芷欣(Kitty)說這個女兒一直維持僅兩個月大的身形,並肋骨盡現。她和Adrienne估計,可憐的Rachel於發育期間一直被困在狹窄的籠內,長期飢餓,卻被迫不斷生育,導致長不大之餘,腸胃功能亦已壞掉。直至近年牠才走出陰霾,放下昔日曾經被棍亂打的回憶,不再害怕人類揚手和棒狀物。「牠的內心仍然集瑪蓮萊犬敏捷、敏感的特質,只是牠體質太弱,很多時力不從心,跑不快。」Kitty微笑着說。
烈日下,狗和人都各自找到樹蔭休息。途人都停下來欣賞三隻狗的美態,從未想過牠們背後,其實是一支日復日上演的繁殖場悲歌。

撚雀 鳥語茶香 也文也武

《蘋果日報》,2015/8/30

清晨6時,70歲的李伯已捧着愛雀,來到大帽山山腰的端記茶樓。茶樓老闆曾伯正坐在二樓吃排骨飯,兩人相識二十載,卻仍不大「啱嘴形」,打聲招呼後便各自飲茶等老友。另一邊廂,牛池灣村的新龍城茶樓內,91歲的林伯掛好雀籠、開好茶,老闆利哥說林伯已幫襯二十餘年,每朝也和雀友打躉三小時多。它們都是香港僅餘、仍然讓雀友聚腳的茶樓,老闆堅持守護玩雀品茗的茶樓舊貌,讓這抹人情風味在我城繼續留香。
藝人李我在個人著作《李我講古》中說過,三十年代他還是個小朋友時,閣麟街兩旁都是賣雀仔的店舖,後來被投訴污糟兼阻街,店才陸續搬到永吉街的得雲茶樓附近,品茗賞鳥的風氣由此而生。那時候隨手一個竹籠、隨意撈捕一隻野雀寶寶,再順便將飛上門尋仔的雀媽媽一同關起飼養,就是庶民的樂趣。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養雀潮登上巔𥧌,品茗賞鳥的熱潮亦隨之盛行,「高陞」、「得男」、「三多」、「富陸」、「雲來」、「龍鳳」等茶樓在港九遍地開花。今年已62歲的根叔當了半世紀點心師傅,走過多間大酒店的中菜廳和新斗記等富貴名店,最叫他懷念的舊日茶樓內的眾生相,包括雀友們自成一層,清晨起打躉至中午的熱鬧場面。

舊式茶樓 玩雀也分性格

1966年,13歲的根叔入行當點心學徒,每早天未光,樓高數層的茶樓便擠滿魚販、肉販和果販等填飽肚後便要急着回市場開檔的商人。他們一走,座位又瞬間換上白領和工人等打工族,根叔說記憶中客人魚貫出入,勞勞役役從未停,「蝦餃、燒賣、芋角」等點心叫賣聲此起彼落,茶樓主要收入都靠這些低樓層的客人。衝過人群向上層走,撲面迎來一片夾雜鳥語和茶香的空氣,那裏是專屬雀友的樂園。他們每人家養數雀,天天帶不同款的上茶樓,並按鳥種是文或武分開兩邊坐。文雀如相思、黑白和黃肚等講求身材比例與聲線之美,連帶主人亦較富書卷氣息,只會細語,似是怕騷擾愛雀高歌。反觀捧來畫眉和吱喳等霸氣武雀的茶客,打鬥賭錢的殺氣甚重,桌上縱有一盅兩件,但從來不求果腹,就只盼賺對方一筆,有錢的話飲茶也飽。吓,那豈不是蝕錢?「當時每間茶樓都各自有捧場雀友,老闆都會視他們為旺場客,讓每層都座無虛席,從不趕客!」根叔笑着說。

新龍城茶樓:屢被投訴 雀友自成一區

十多年前,根叔因年紀大而被辭退,老師傅遺憾手藝再無用武之地,幸而去年碰上在牛池灣村內經營新龍城茶樓的伯樂張勤利(利哥)。大牌坊下的牛池灣鄉已有200多年歷史,如今鄉已成村,張氏一家於33年前遷入村內兩層高的平房,並在樓下街市經營時裝店、再陸續開粥店、凍肉店和家品店。村內最古老、自1949年起營業的「龍城茶樓」一直是雀友熱門的消閒地,今年已78歲的張爸爸說自己雖為了哥和鸚鵡的玩家,但礙於當時要看檔養家而未曾赴茶樓享樂。去年龍城茶樓易至張家手,由同樣有養雀癮的兒子利哥掌舵,他聘請根叔重操故業,面對政府因禽流感而向雀鳥頒佈驅逐令,這位老闆亦一於少理。「政府叫人『預防禽流感,勿摸活家禽』,讓家雀也一併慘變帶菌者。其實有病的是野雀,家雀根本不會接觸到牠們!」
茶樓在利哥監督下全面翻新,跟舊日裝潢一樣,劃分室內和室外用餐區,外面帳篷下,依然保留數條鐵枝讓茶客掛雀籠。眼見這批老人天天準時攜雀光顧,日復日坐在同一位置,利哥自此風雨不改地營業,對席上眾人的飲食喜好也一清二楚。茶樓曾收過不少食客投訴,指雀鳥骯髒,已退下職場的張爸爸雖盼為家雀伸冤,亦難抗市場需要而數度勸兒子下令禁雀。「所以室內和其中一端的室外座位都不准掛雀籠,遷就不喜歡雀鳥的客人……還接受不到的話,我只好請他離開。」利哥瀟灑地說。茶客中有一位家住西環的伯伯,每隔數天便花逾兩小時的來回車程,來到茶樓聽雀唱歌。伯伯嘴裏說得愉快,卻難免感慨未能與家中愛雀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其實我們蓋雀籠的白布天天更換,不知多衞生。」

端記茶樓:雀鳥澡堂 天天都沖涼

談到衞生,大帽山端記茶樓內就有六至七個大小不一的雀籠分佈地面和靠牆桌上,籠內無雀杯,只有一條讓雀站立的桿和籠底積水,原來都是雀鳥們的浴場。旭日初升,70歲的李伯已急不及待提起雀籠,將籠門打開對準「鳥浴室」的門,愛雀隨即跳入內,獨樂樂玩水。「雀仔天天都沖涼,很過癮!」李伯重複說着,邊趁機內外洗刷鳥居和雀杯。陽光照遍這個半露天茶寮,濕漉漉的小鳥回到居所,昂首拍翼。鳥主重新為浴堂注入新鮮的洗澡水,方便下一隻入浴的雀。雀友間的聚會從未約定,李伯說這裏的友誼都建於大家退休的十餘年前,每早見面談雀成了彼此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即將外遊的雀友為免老朋友擔心,總會交代回巢日期;對忽然失去行蹤、久沒碰上的,大家也明白可能已經離開人間。
見證世代變遷的,是這裏最年長的雀友兼老闆曾昭陽(曾伯)。今年已88歲的他是腳下這條位於大帽山腰的客家村落——川龍村的原居民。他的祖先於香港開埠前已從中國河源南下,並定居於此。年輕時他以自家製缽仔糕為生,婚後生了十個小孩,便於1965年將家的底層改成茶樓,增加收入。現在掛滿一室的雀籠,有一半便屬於這位老頑童。天未光,他便將雀高掛,邊聽愛雀們啁啾邊喝早茶。他形容品茗賞雀就如煙癮,迷上了數十年就很難戒掉。茶樓現交由兒子打理,老人嘆下一代皆沒有這股「煙癮」,大概在自己百年歸老後,香港便會再少一間能容納雀友的茶樓。聽着,我不禁環望四周一張張笑得燦爛的老人臉,心中惋惜這即將殞落的文化。


2015年9月26日星期六

密封棄5貓3死 網民籲尋兇 殘忍男真面目曝光

《都市日報》,2015/9/25

因用密封尼龍袋棄置5隻小貓於群貓會門外,導致3隻貓母子慘被焗死的事件,被會方怒斥「殘忍、愚蠢」的棄貓男終於曝光。群貓會昨向本報提供事發時的閉路電視片段,見一名穿綠衣的中年光頭男子,一手將尼龍袋放在門口便轉頭離開。群貓會稱警方會全力緝兇,網民大呼「快啲出嚟自首!」

片段顯示棄貓男頭髮稀疏,身穿綠色短袖T-shirt、藍色及膝短褲和灰色波鞋。他拿着尼龍袋行至群貓會,見群貓會未開門亦毫不理會,將小貓棄於門前,張望一下鐵閘便繼續玩電話離去。

小貓掙扎至袋郁動

當時有一名藍衣男子坐在門外梯級抽煙,但並無留意棄貓男的舉動,或裝着小貓的尼龍袋。片段可見小貓在袋內掙扎至尼龍袋郁動,他都不理。其後再有一名身穿深色衣服的男子呆坐尼龍袋的左邊,十分接近小貓,但亦無理會尼龍袋。

群貓會幹事陳靈怡指出,案件已交由九龍城刑事調查科第8隊調查。而會方將帶不幸死去的小貓屍體到註冊獸醫進行解剖,並由會方安排火化;而一對倖存的小貓兄妹則先交由獸醫診所照顧,表現驚慌,但現時健康良好並已出院。

警方關注 全力緝兇

她引述警方稱,警方高度關注事件,會全力緝兇,案件暫列虐待動物處理。有報道則說,群貓會透露,收到歌手何韻詩母親的信息,指何韻詩基金將負責死去的貓媽及貓B的火化費用。何韻詩家中亦育有4隻貓。

事件引起網民關注及憤怒,籲棄貓者自首,更有大呼要「人肉搜尋真兇」及冀警方盡快緝兇。據《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任何人因胡亂或不合理行為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痛苦,即屬殘酷對待動物,最高罰款20萬元及監禁3年。

群貓會義工前午在土瓜灣會址門外發現一個內藏5隻家貓的雙層尼龍袋,袋口牢牢紮實,其中3隻貓被焗死。小貓死狀恐怖,四肢扭曲,全身毛被汗水沾濕,4隻小貓僅兩個月大,還未戒奶。群貓會在fb怒斥棄貓者,「是你親手殺掉了3條生命!為甚麼不留一點空氣給牠們?牠們是焗死的!」

在恐懼的時候我們最自私 / Mark Mak

週五 2015-09-25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7688

在恐懼的時候我們最自私

“馬來西亞爆發瘋狗症了!”

這句說話也真挺駭人,一般市民在沒有太多深究下,認為顧及人類安全,立即將所有流浪狗殺掉是十分合理的做法,就正如爆發了禽流感就要將所有活雞毀滅。

但我想先了解一下所謂「爆發」。當地發放的消息相當混亂,至今仍未知是否有人真的確診染上了瘋狗症。只知在大馬北部此起彼落傳出不同的數字,彷佛大難臨頭。 事情是大概這樣的,在八月十九日,馬來西亞的玻璃市證實發現了感染了瘋狗症的狗隻,之後到鄰近的吉打市,再而到檳城。較可信的數字是至九月十八日止,證實染有瘋狗症的狗隻為玻璃市22隻,吉打市5隻,至二十一日,公眾被狗咬傷事件則有59宗(未有證實是有瘋狗症的狗),而檳城至昨日止,則肯定有三名市民被患有瘋狗症的狗隻咬傷。而最重要是,據當地衛生部長斯里蘇巴馬廉於十九日表示,至目前為止,根本並沒有人感染瘋狗症的確診病例。

從坊間(主要是互聯網)訊息的混亂,可以看出市民的驚惶失措。當然,瘋狗症是致命的,恐慌在所難免。 但在恐慌時我們不是應該更冷靜,更理性嗎? 在瘋狗症重臨的一個星期,幾個市縣的領導都「當機立斷」的展開了全面的撲殺流浪狗行動,而且很多是現場即捕即殺。至九月十八日止,玻市、吉市與檳市已捕殺了2140隻流浪狗,檳城的獸醫局更要每日派出為數80人的捉狗隊,當中包括有獸醫在內,每日要以殺一百隻流浪狗為目標,一旦有狗只,即使是有主人的,在沒有主人陪同下,出現在住宅建築範圍外,一律格殺勿論。希望盡快毀滅全城2萬5千隻流浪狗。

我先放下自己動物維權的身份,不從保護動物的角度出發,但這個因為恐懼而近乎藥石亂投的做法,是理性嗎?是專業嗎?是合乎世界標準嗎?是唯一的選擇?還是只不過可以讓自己安心一點的自私行為? 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嘲諷說:”很多人在瀏覽過網絡諮詢後,自以為對狂犬病很瞭解,惟州政府不會因為這些"路邊"專家而改變初衷,或收回殺狗令。” 但我肯定相信, WHO世界衛生組織應該不是“路邊專家” 吧!

我翻查WHO世界衛生組織對瘋狗症的相關指引,對於應對瘋狗症,完全找不到有捕殺狗隻的建議,從未出現過“kill”“cull” 的字眼,反之,世衛多翻指出,瘋狗症是100%可以透過注射疫苗而斷絕其傳播途徑的。 即使在爆發瘋狗症後,若不慎被疑有瘋狗症的狗隻咬傷,世衛的指引是立即清理傷口及注射疫苗,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出現瘋狗症症状及避免死亡。 在世衛的官方指引裡你會不斷重複的看到vaccination!vaccination!vaccination!vaccination! 世衛現時在多個尚有瘋狗症的國家推行瘋狗症控制計劃,重點仍然是vaccination!從不動刀槍。

問題只不過是,當你捕捉了狗隻之後,你選擇給他打一支防疫針還是選擇乾手淨腳的開一槍,或活生生的將牠打死。前者已經科學證實了可以控制瘋狗症的擴散,而後者除了為捕殺者帶來一剎那的「痛快」外,還有什麼?

大馬最後一宗瘋狗症發生於上世紀的1992年,更於2012年後宣布大馬為“零瘋狗症”國。 是次瘋狗症重現,專家相信是經由鄰國如泰國傳入玻璃市,再蔓延到檳州。我們鄰近中國內地,有想過我們會有瘋狗症再臨的一天嗎?漁護署的高官們,是時候看看世衛的指引了:為流浪動物防疫吧!

世界衛生組織相關連結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099/en/

大馬檳州拒用便宜疫苗 寧貴價殺狗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15/09/23/%e5%a4%a7%e9%a6%ac%e6%aa%b3%e5%b7%9e%e6%8b%92%e7%94%a8%e4%be%bf%e5%ae%9c%e7%96%ab%e8%8b%97%e3%80%80%e5%af%a7%e8%b2%b4%e5%83%b9%e6%ae%ba%e7%8b%97/


大馬檳城等地展開殺狗行動,場面殘忍。(檳城再旺FACEBOOK專頁圖片)

【動物專訊】大馬檳州因為擔心瘋狗症,已展開瘋狂捕殺流浪狗行動,鄰近的Kedah州與Perils玻璃市均有殺狗,受害狗隻近2000頭。動保團體要求以疫苗取代殺狗,並指出每隻狗疫苗收費僅35令吉,比殺狗的60令吉少近一半,甚至世界獸醫組織也提出可送5萬劑疫苗給檳州,但檳州政府視若無睹,檳州衛生委員會主席阿菲夫還以疫苗存量不足為由,拒理會民間建議。

根據馬來西亞傳媒報道,截至本星期一(9月21日),Kedah州殺了1618隻狗,檳州殺了342 隻,而玻璃市則殺了297隻。

動保團體均指以接種疫苗方式對付瘋狗症,比捕殺流浪狗更有效,而且費用也更便宜,捕殺一隻狗隻所需費用約60令吉, 疫苗收費僅35令吉。檳州政府堅持寧花更多錢殺狗,也不願節省公帑用更有效的方法,理由是指疫苗存量不足。不過,同日世界獸醫組織建議向檳州提供5萬劑疫苗,只等檳州政府點頭。

另一矛盾說法,是大馬獸醫局代總監卡馬魯丁在本周一稱,狂犬病的情況目前受到控制,當局首要行動是控制流浪狗數量,還稱政府已從法國引進5萬劑疫苗,來控制北馬的病症情況,與阿菲夫的說法不符。

12038129_1485005805161442_912379381005006445_n

亡犬「復活」眼前 主人繪畫療傷

《蘋果日報》,2015/9/26

10年前的追月夜,阿Ron與太太在垃圾埋中救出一對出世僅一日的唐狗,結果僅一隻能生存下來,他們為牠改名叫「中秋」;8年後,中秋因癌病離世,阿Ron無法釋懷,駕車、行街都會突然難過流淚,自小已喜歡畫畫的他,用筆描畫對中秋的思念,慢慢越畫越多,並在畫室開辦工作坊,讓參加者用畫表達對寵物的愛,也希望透過每張畫背後的人與寵物情,推動社會愛護動物。

其他人愛替寵物拍照,阿Ron就常替狗仔畫畫,「(寵物離世後)相冇得再影,但畫就可以再畫」。他憶述,當年夫婦倆就似「湊BB」般照顧中秋,「因為冇狗媽媽,我哋每3個鐘就要餵奶一次,又要用濕紙巾抹佢屁股,當成係狗媽媽舔佢,教佢去廁所」。經歷深刻,2年前中秋過世,阿Ron的悲傷之情無法隨時間沖淡,「成日都喊,諗唔到有咩辦法」。

阿Ron自17、18年前開始畫畫,從事過電腦特技,2年前開畫室,畫畫從來是「因為自己開心」,卻沒想到在傷心時作畫,正是帶他走出傷痛的方法,「畫嘅時候,你唔會只係諗難過嘅事,會諗返大家嘅相處,(對住相片)畫嗰時又會留意返佢(指寵物)嘅細節」。

愛狗之人阿Wing和Winnie也認為,為已離世的寵物作畫,感覺似是再經歷一次他們的同在。阿Wing畫中首位主角,是2年前她領養的布爹利BuBu。BuBu遇到阿Wing前,住在當時主人的公司天台,好天曬、落雨淋,下顎更長了個瘤,阿Wing接牠回家後,雖只能相處86天,但阿Wing帶BuBu去過聖誕會、狗展和步行籌款等。

阿Wing說,畫BuBu時難免會哭,但希望用畫記念愛犬之餘,也推動領養文化;訪問當天,她帶來同樣剩下3條腿的唐狗四眼仔和阿呆,兩狗本來均是流浪狗,更分別因被捕獸器所傷和遇車禍而需截肢,現在都成為了阿Wing的寵兒。

收養了樂樂B和金仔的Winnie,畫中主角則是她在屋企附近公園帶回家的流浪狗虎虎。她形容,替虎虎畫畫兼將之帶回家,「好似帶多佢一次返屋企」,畫中的虎虎看起來笑意盈盈。Winnie說,虎虎雖在流浪時感染了心絲蟲,後來又因為心肌肥大只能坐在車上,由Winnie推着牠落街散步,但在Winnie記憶中,虎虎一直很快樂,她最難忘帶着虎虎跟其餘幾隻狗仔去行山和狗公園,「每一次畫畫就似係重溫一次開心嘅經歷」。

阿Wing和Winnie的畫作,將會聯同工作坊其餘學員合共近40幅作品,於阿Ron與太太於太子道西212號2樓開設的畫室展出。展期由即日起至下月10日,逢周一及二休展,免費入場;因場地所限,不建議帶寵物前往。

2015年9月25日星期五

無良主人放密封袋遺群貓會門外 3棄貓監生焗死

《蘋果日報》,2015/9/24

棄貓變殺貓!一名不負責任主人昨午將5隻家貓放入兩層密封尼龍袋,遺棄於香港群貓會於土瓜灣的會址外,當中3隻貓被「監生焗死」,死狀痛苦。群貓會對事件感痛心及憤怒,譴責棄貓者無腦愚昧,是殺貓兇手,「是你(棄貓者)親手殺掉了3條生命!為甚麼不留一點空氣給牠們?牠們是焗死的!」

群貓會facebook專頁昨上載一幅小貓屍體圖片,指昨中午時分,有義工返回土瓜灣會址時,在門外發現一個密封尼龍袋,打開後赫然發現袋中有袋,5隻貓分別被裝入3個小尼龍袋內,當中3隻貓已死亡,「是你(棄貓者)親手殺掉了3條生命!媽媽同兩個哥哥明顯被焗死。你有腦袋沒有?為甚麼不留一點空氣給牠們?是你的愚蠢和殘酷殺害了貓B!你絕對是殺貓兇手!」義工翻看門外閉路電視畫面,發現有一名男子將尼龍袋放在門外。

「每一隻痛苦得四肢扭曲」

群貓會相信貓兒被遺棄時狀態還好,但會址門外常有陽光,高溫加上兩層密封尼龍袋令貓缺氧,牠們只能在袋內痛苦掙扎,「打開尼龍袋時每一隻貓B都是痛苦得四肢扭曲,張開口想說盡最大努力去吸一口氣,希望存活下來!牠們每一隻都是熱得全身發滾,整隻貓B被汗水覆蓋!你遺棄前,有沒有想像過他們的痛苦?」

群貓會義工陳小姐接受《蘋果》查詢時補充,「義工一打開就見到貓屍,同好虛弱嘅貓B」,已即時將貓送往獸醫診所,「3隻貓係焗死,其餘兩隻貓BB就救番,目前情況理想」。她又引述獸醫指,貓媽媽大概死去半天,其乳房仍有奶,「貓媽媽死之前仲餵緊佢嘅子女」。

陳小姐對事件感非常痛心及憤怒,強烈譴責棄貓者行為,「姑勿論佢喺一片好心送嚟,定專登遺棄佢哋,佢呢嗰做法非常極之愚昧!」她又稱昨午已有義工報案。

陳估計每月有約200至300隻小貓遭遺棄,更有無良主人曾致電說:「屋企太多貓,想捐啲畀你哋。」她批評不少人把貓當玩具,建議市民養貓前想清楚是否可照顧一世,愛貓人士亦應多領養避免購買,及一定要替貓隻絕育。

貴婦狗遭抱走 主人懸紅萬元尋犬

《蘋果日報》,2015/9/24

「我哋唔係唔見一隻狗,而係冇咗一個家庭成員!」4歲貴婦狗嘉嘉本月初「離家出走」,之後疑被一對夫婦抱走。狗主一家雖已懸紅萬元尋犬,但一直無果,兒子悔恨未有看管好愛犬,又痛心媽媽自愛犬失蹤後大受打擊,現只望抱走嘉嘉的夫婦能盡快歸還,在中秋前可以人狗兩團圓。

狗主葉先生稱4年多前從朋友家中抱來初生棕色貴婦狗女嘉嘉,從此狗狗與葉先生、弟妹、父母及外傭於旺角新填地街同住。小小單位住了六人一狗,全家均視牠為寶貝,但據稱嘉嘉並未植入晶片。

本月3日傍晚6時許,葉先生正在家中休息,印傭剛開門返家,嘉嘉疑從她腳邊溜出屋,不知去向。葉先生其後在街頭四處查問,據距離其住所大廈約80米的車仔麵檔店員稱,曾見過嘉嘉在門外流連,一對夫婦帶着兩名小孩路過,曾問店員該犬是否沒有主人,店員順口答:「冇人要!」夫婦隨即抱走牠,據附近閉路電視顯示,該夫婦後來帶着嘉嘉乘私家車離去。

「唔見咗嘉嘉經常失眠」

愛犬走失後,葉先生過去3周曾在新填地街、花園街及附近獸醫診所貼尋狗告示,又在facebook懸紅一萬元尋狗,惜事隔3星期仍無音訊,他最心痛母親大受打擊,「阿媽當嘉嘉係囡囡咁錫,佢唔見咗嘉嘉後經常失眠,夜晚甚至喺條街周圍搵、周圍問!」葉相信抱走嘉嘉夫婦並無惡意,故無意追究,只望對方能歸還愛犬,讓葉家可與嘉嘉在中秋前團圓。

2015年9月24日星期四

捕捉流浪狗惹反響 民心連線林家強公開道歉

週三 2015-09-23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7641

捕捉流浪狗惹反響  民心連線林家強公開道歉

(獨媒特約報導)地區組織民心連線的林家強指近日收到觀塘翠屏區居民投訴,受到流浪狗吠聲滋擾。他們要求漁農自然護理署跟進,署方遂派人捕捉了兩隻流浪狗,但引起網民反響,指該組織借危害動物生命搏取區議會選票。林家強今早在民心連線 Facebook 專頁上公開道歉,承認可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民心連線的宣傳單張中指,最近收到不少觀塘翠屏區的居民投訴,指該區內的曉明街一帶有流浪狗出沒,其吠聲騷擾居民。該組織聯絡了漁農署跟進後,署方回覆表示已捕捉了兩隻流浪狗。有愛護動物人士和網民指責,民心連線不應該聯同政府捉拿狗隻,危害動物生命,又批評指該組織此舉是企圖搏取區議會選票。

林家強公開道歉 稱可有更好處理方法
面對公眾抨擊,林家強今早在民心連線 Facebook 專頁公開道歉。他承認今次處理翠屏區流浪狗問題不妥當,表示會深刻反省: 「處理問題要多角度方向想,處理流浪狗問題,除捕捉外,應別有方法。」林對記者承認,不熟悉如何妥善處理區內流浪狗問題,他承諾會聯絡保護動物相關組織合作,亦會要求漁農署為區內流浪狗施絕育手術。

林家強曾勝出1994年的區議會選舉,為翠屏選區區議員。後在1999年起,翠屏選區分拆為翠屏北和翠屏南,林家強在1999、2003和2007年都成功連任翠屏北選區。選舉事務處在2011年改劃選區,把原屬翠屏北的翠屏北邨翠桉樓、翠柏樓、翠樟樓、翠柳樓、翠梓樓和翠屏南的展亮技能發展中心的一帶劃入觀塘中心選區,其餘部分合併成為現翠屏選區。林家強在2011年區議會選舉中,以獨立名義出選翠屏區,以2805票不敵得3067票原為翠屏南的區議員,即隸屬九龍社團聯會的馮美雲。

前綫九龍東翠屏區社區主任林可珍回覆獨媒查詢時表示,沒有收到有關翠屏區有流浪狗出沒滋擾居民的消息,亦不覺得翠屏區一帶有流浪狗出沒。一名康文署外判的曉明街遊樂場職員對記者表示,在曉明街一帶曾有一堆流浪狗出沒。該名職員形容那堆流浪狗兇神惡剎,更企圖咬傷其他職員和途人,所以報警和通知漁農署處理。

pic
圖:遊樂場職員指,流浪狗會在曉明街山頂往遊樂場方向衝下來

對待流浪狗應絕育非捕捉 促公屋應准養狗
保護動物組織動物地球總幹事黃繼仁反對隨便捕捉流浪狗隻。他批評從政團體對社區保護動物的觸覺不敏感,也甚少留意市民的心聲,甚至忽略人和動物共融的重要性。黃認為流浪狗雖可能製造噪音,但不等如對市民構成生命威脅。政府可以替牠們絕育,但無必要捕捉甚至人道毀滅。對於之前有團體爭取公屋可飼養狗隻,黃繼仁表示絕對支持。翠屏多以公屋為主,他相信區內亦不乏有心拯救動物的人,期望有更多人領養流浪動物。

記者:謝蘊然

被主人出賣的黑仔 慘被漁護署捉走



黑仔慘被主人出賣
《動物專訊》本報曾報道村狗的生活,其中居住在水邊圍的黑色唐狗「黑仔」,過去幾年一直「寄居」生活。之所以說寄居,是他主人一直只給他室外幾呎地方睡覺,平日大多數時間黑仔都在村內和附近遊蕩,由三位好心義工餵食並為主人「黃先生」找來漁護署植入晶片,好讓牠即使被捉也不用遭「人道毀滅」。惟上週六,黑仔的主人卻堅持將牠出賣,更召漁護署將牠捉走。

記者︰譚善彤

上週六(9月19日),黑仔如常在村內遊蕩時,有一名小女孩於黑仔身旁跑跳,黑仔的反應時追著女孩,小女孩怕得跌倒在地上擦傷了手腳。目擊事發的多名村民均指黑仔沒有咬人,只是女孩「嚇親」導致跌倒,事後女孩的家人也表示不追究。目擊的村民憶述,黑仔的主人黃生本身經常著義工帶走黑仔,上週六女孩疑被黑仔嚇親後,黑仔竟然被他最重視的主人出賣,其主人主動致電漁護署,表示要在眾人面前將黑仔捉走,最後可憐的黑仔終於在眾人圍觀下被捉走了,現時生死未卜。

本報記者於本週二與義工高太往黑仔主人家叩門,欲了解黑仔情況,應門的是一名中年女子,估計是黑仔女主人,她起初說是女孩的家人召喚漁護署,黑仔被捉時她不在場。其後又改口指黑仔怕得躲起來,前後矛盾,又聲稱她不捨得黑仔,但卻沒有前往狗房將牠贖回。這名女士又透露,黑仔男主人黃生已因事到內地,需要兩天後才回港,越說越語無倫次。

本報記者留下了聯絡方法,現已取得了黃生電話。現在,惟一希望的是其主人能顧念黑仔是一條生命,希望黃生願意把黑仔贖回。有義工表示,即使黃先生打算棄養,也希望他能給黑仔一條生路,讓義工再想方法安置,救回黑仔。

本報早前報道「村狗是這樣生活的」,詳見連結:http://www.hkanimalpost.com/2015/01/14/%E3%80%8C%E6%9D%91%E7%8B%97%E3%80%8D%E6%98%AF%E9%80%99%E6%A8%A3%E7%94%9F%E6%B4%BB%E7%9A%84/

牠每天的飲食只靠義工餵食。
牠每天的飲食只靠義工餵食。
黑仔的居住環境欠佳。
黑仔的居住環境欠佳。

2015年9月22日星期二

400人集會爭取公屋合法養狗 守護狗隻居住權

週一 2015-09-21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7568

400人集會爭取公屋合法養狗 守護狗隻居住權

(獨媒特約報導)400名市民出席昨晚(9月20日)於立法會廣場舉行的狗狗燭光靜坐晚會,部份人帶同愛犬到場,爭取公屋合法養狗,要求政府檢討政策,讓公屋居民不用被迫跟愛犬分離。多個動保團體代表及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到埸,晚會期間參加者一同舉起電子蠟燭,表達爭取訴求的決心,有苦主擬向法庭申請禁制令。團體代表將於本週五(9月25日)與房署代表會面,商討放寬公屋不准養狗的政策。

12041255_10206632119035753_974584158_o

宣揚人狗共融 共享公共資源
早前房署嚴打公屋養狗戶,有居民因被房署要求將愛犬遷離,不堪壓力而割腕自殺,事件引起市民及動保團體關注。是次燭光靜坐晚會由「Dog Rights Concern Group 」及「爭取公屋居屋合法飼養狗隻」群組合辦,希望表達爭取公屋合法養狗的訴求,避免公屋狗隻被逼遷而掀起棄養潮,並宣揚人狗共融的理念。主辦單位強調「愛狗不分住宅」,期望政府提供對狗隻友善的公共資源,同時亦提醒狗主要有公德心。

12019339_10206632118235733_944710615_o
圖: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到場支持

動物生存空間受壓 為其發聲不應拋棄
多位動保團體代表輪流上台發言,18區動保專員黃婉儀及香港野豬關注組幹事黃豪賢均指動物的生存空間和權利被漠視,應為其發聲;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則指狗主應視狗隻如親人而非寵物或玩具,既是親人應享有使用公共資源的權利,更不應拋棄親人;「動物地球」總幹事黃繼仁亦強調即使爭取失敗,狗主也不應遺棄愛犬;公民黨毛孟靜指爭取公屋合法養狗雖難,但強調「爭取,不一定有,但不爭取,就一定沒有!」

12019360_10153635575626565_1598949304_o
圖:香港野豬關注組幹事黃豪賢

12015565_10153635576556565_774810686_o
圖: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

愛犬如愛親人 難忍人狗分離
12050853_10153635576886565_356533055_o
圖:有公屋狗主擔心要與愛犬分離,擬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發言期間一度落淚

公屋狗主亦有於晚會申訴及表達訴求,藍田興田邨居民Betsy指屋苑正研究申請禁制令,而居民為推廣人狗共融而成立了糾察隊。她因擔心可能要跟愛犬分離,而一度激動落淚。犬隻訓練總會訓練總監李德良向參加者宣揚教育的重要,指「狗是一面鏡」,教導大家要做個負責任的狗主。動保組織Animal Saver、Give Dog A Home、貓狗大遊行及毛孩守護者亦有到場支持,並分享愛護動物的訊息。

12016421_10153635577571565_852920844_o

晚會後一眾參加者遊行至立法會外,由代表接收遞交予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的請願信。團體由毛孟靜代為約見房署代表,將於本週五(9月25日)進行會面,商討暫緩捉狗行動,並考慮放寬公屋不准養狗的政策,建立人狗共融的社區。

12016218_10153635577506565_185233219_o
12041082_10153635577426565_1932598279_o
12019420_10153635577696565_1005559514_o
12022127_10153635577231565_30695915_o
12018741_10153635577186565_254664143_o
12015402_10153635576786565_465839207_o
12043690_10153635576806565_997045449_o
12025643_10153635576601565_1586388567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