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日星期三

規劃草圖未保護 管海馬 蝴蝶天堂 東涌生態地 恐淪堆泥後花園

《蘋果日報》,2016/3/8

港府計劃擴展東涌新市鎮,1月初為東涌市中心、東涌谷等3個地區訂出具法定效力的分區計劃大綱草圖,今日截止收集意見。環保團體發現,大綱主力大興土木,卻沒把擁有大片海草床、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的䃟頭海灘納入保護,亦將石門甲不少綠化地變成鄉村式發展土地。環團憂慮生態價值地點缺乏保護,會變成另一個堆泥後花園,斥當局對破壞行為大開綠燈。

城市規劃委員會今年1月公佈修訂東涌市中心地區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OZP),又為東涌擴展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和東涌谷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刊憲,取代去年公佈的東涌谷發展審批地區草圖(DPA),研究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同規劃署委聘顧問進行。

田心䃟頭有珍貴海草床

新公佈的大綱圖中,約92.93公頃用地劃作住宅發展,不少具生態價值地點如䃟頭、黃龍坑卻無納入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主任陳頌鳴指,東涌的田心/䃟頭海灘擁有一片海草床,早在1994年便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育有大葉藻及貝克喜鹽草等海草、大量海洋無脊椎動物。本報翻查資料,發現䃟頭亦是本港其中一個蝴蝶主要棲息地,曾發現罕有蝴蝶品種,如靈奇尖粉蝶、吉灰蝶等。

此外,具重要生態價值河溪、有車路可直達的東涌黃龍坑亦只列為自然保育區(CA)。陳解釋,䃟頭鄰近東涌灣,東涌灣育有管海馬等珍貴物種,而東涌灣則連接本港其中一條最具生態價值的河流東涌河,各生態環環相扣。

石榴埔泥頭堆成小山丘

本報昨巡查發現,石門甲和石榴埔等地堆積的泥頭已堆成小山丘。陳頌鳴指,根據當局擴展計劃推想,各生態價值高地點無納入保護網,亦容易抵達,意味着政府部門對破壞無能為力,等於為不法之徒倒泥頭、鏟地等行為大開綠燈,「去公眾填料庫倒廢料要畀錢,唔少人一定捨難取易」。

守護大嶼山聯盟成員謝世傑斥政府現時規劃等於製造堆泥後花園,完全做不到先保育後發展,他指東涌東面日後將興建120公頃人工島,造成的破壞難以預計;在東涌西石門甲一帶,目前規劃更將不少綠化地劃為鄉村式發展土地,容許興建低密度住宅;而石門甲鄰近東涌河,憂日後河流會被建築廢料污染。

陳頌鳴和謝世傑均指會就規劃署的3張圖則表達意見,促當局將䃟頭、黃龍坑一帶納入發展審批地區草圖,未來若有破壞,容許政府執法。陳續稱,政府亦應禁止泥頭車及建築工程車駛入東涌河谷,並設自然河流公園保育東涌河。              


另稿:
東涌河畔起樓 勢趕絕管海馬

東涌河缺乏保護,或摧毀海馬生存空間。綠色力量、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去年進行海龍及海馬調查,首次在東涌灣水域發現一隻成年管海馬,由於海馬習慣於珊瑚礁或紅樹林等地棲息,證明東涌灣生態良好,具重要生態價值。不過政府未為海馬制訂保育措施,令海馬數目4年來無上升,當局更計劃於東涌河中游位置起樓,環團憂慮未來污染物會排放到東涌河,令海馬數目持續下跌。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科學事務經理張瑪珊指,本港在60至70年代曾出現大量海馬,後來因填海、過度捕撈,海馬數量越來越少,現時出沒的海馬約有3個品種、海龍則有12個品種,分佈在西貢、大嶼山等10多個地點。
她指海馬、海龍是海洋健康指標,牠們只會在有充足食物、珊瑚群的地方出現,中心過往曾在大嶼山發現舒氏海龍及擬海龍,管海馬則為去年首發現,由於海馬通常是一對生活,估計東涌灣一帶或可找到其他野生海馬。

市民掘蜆損海洋生態

張瑪珊稱,依據目前的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政府擬在東涌河中游位置起樓,小蠔灣、欣澳等地亦會有填海工程,發展新市鎮。她指工程必會傾倒建築廢料,若不當排放,容易污染東涌河,令海馬絕迹。

此外,現時到東涌灣泥灘掘蜆的市民每日多達逾600人,假日定必人頭湧湧。張指蜆有過濾水質的作用,是天然濾水器,遊客大量挖掘會影響海洋生態,加上不少人會掘走海草、甚至丟掉挖出的馬蹄蟹,會令海岸傷上加傷;建議當局把東涌河、東涌灣劃為保護區,並鼓勵市民停止掘蜆,保護珍貴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