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6日星期一

極危白鶴現米埔  相隔14年再訪港過冬

《蘋果日報》,2017/1/14

全球不足4,000隻、屬極度瀕危的白鶴,相隔14年再度訪港。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稱,上月有兩隻白鶴飛抵米埔自然保護區過冬,其中一隻成年白鶴目前仍於米埔。基金會指白鶴一般由西伯利亞飛到鄱陽湖過冬,極少數會到長江以南、即香港過冬,估計因內地在長江一帶支流建大量堤壩,如三峽大壩及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終威脅白鶴過冬的濕地。

白鶴身長140厘米,成鳥全身白色,面部及喙為紅色、翅膀末端及腳分別為黑色及紅色;幼鳥面部則長滿羽毛,羽毛呈金褐色。牠們一般活動範圍於阿塞拜疆、中國、伊朗、蒙古及俄羅斯等,主要進食植物根部、昆蟲及魚等。國際鳥盟資料顯示,現時全球僅有3,500至4,000隻白鶴,數量更會在未來10年間急劇下降。

長江建壩威脅棲息地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助理保護區經理梁嘉善稱,上月2日基金會收到觀鳥者通知,發現米埔自然保護區出現兩隻白鶴,分別為成年及未成年的幼鳥,「有研究都講過係阿媽帶住個仔,或者阿爸帶住個仔遷徙,但我哋證實唔到」。香港2002年首次發現白鶴蹤影,今次是相隔14年,再有白鶴飛到米埔保護區過冬。但幼鳥在上月3日中午已失去蹤影,而成年白鶴目前仍逗留在米埔自然保護區。

梁嘉善續稱,白鶴每年5至6月在西伯利亞繁殖,冬天就會開始遷徙到江西省的鄱陽湖過冬,極少數會飛到長江以南的地方,即香港過冬,「香港出現白鶴都係奇怪,大家雖然好高興見到佢,但未必係一件好事」。

白鶴突「訪港」,她估計與中國在長江及一帶支流興建大量堤壩,特別是三峽大壩及建議中的鄱陽湖水利工程,威脅白鶴賴以過冬的濕地。但也不排除受天氣影響,「如果北方太凍,候鳥會擔心唔夠嘢食,再向南面遷徙,就嚟咗香港。所以香港冬天凍,米埔會見到更多雀,因為北面比香港仲凍」,也有可能白鶴是「蕩失路」誤闖米埔。

至於白鶴會在香港逗留多久,梁嘉善指難以估計,但一般候鳥會在香港生活至4月,直接返回西伯利亞,或者經鄱陽湖再返回西伯利亞。但她指出,2014年12月,有一隻白鶴幼鳥在台灣的金山濕地出現,春天來臨都沒有離開,並逗留至去年5月才飛走。


另稿:
后海灣非法填塘 趕絕候鳥

米埔有雀鳥天堂之稱,每年都有大量候鳥來港過冬,當中最為港人熟悉是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表示,今年候鳥來港過冬的數量與往年差不多,但后海灣近年有不少違規發展,包括非法填塘,會破壞候鳥棲息地方,長遠會令候鳥數目減少。

破壞覓食地點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助理保護區經理梁嘉善稱,后海灣及米埔座落於東亞至澳大拉西亞候鳥遷徙的飛行航道上,每年有不少候鳥會來港過冬,若周圍地方有私人發展包括建屋或非法填塘,會影響候鳥飛行路線,「米埔自然保護區唔可以發展,而附近濕地或魚塘候鳥都會去,如果有填塘工程,會破壞佢哋覓食地方」,長遠會令候鳥數目減少。

翻查資料,基金會曾統計過去23年,后海灣濕地有435宗私人土地違例發展個案,面積達8個維園大,當中非法填塘涉90宗。但規劃署合共只罰款35萬元,更拖拉8年才就填塘執法,目前無一能恢復原貌。基金會曾指政府執法寬鬆,變相縱容破壞行為,促加強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