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星期四

野鴿野鳥常見三大謬誤

Apr 6, 2018
原文連結在此: http://www.hkanimalpost.com/2018/04/06/%e9%87%8e%e9%b4%bf%e9%87%8e%e9%b3%a5%e5%b8%b8%e8%a6%8b%e4%b8%89%e5%a4%a7%e8%ac%ac%e8%aa%a4/
誤解1  鴿傳播禽流感
香港人生活忙碌得無法事事尋根究底,不少說法只要沒有被及時糾正,便會一直「人云亦云」。在部分媒體的誤導下,野鴿、斑鳩會令人聯想到禽流感,對此,Gian有點氣結:「可以的話,盼政府能公開自有致命性禽流感以來,有多少個人類感染個案是因爲接觸被感染既野鴿而染上禽流感?簡單講,致命類型的禽流感,幾近全部由街市接觸家禽或吃了不熟的禽鳥感染,接觸白鴿而被感染既機會相當微。」多項權威國際醫學研究均指,鴿子感染及傳播禽流感的機率很低,在禽流感高峰期時,香港政府的新聞公告(2004年2月)亦曾明言「以往的研究和監察顯示,白鴿感染H5禽流感病毒,和再感染其他物種的風險不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於2001年香港曾出現一野鴿因感染H5N1病毒死亡,後來政府於附近檢疫,抽取了57個樣本全呈陰性(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http://www.who.int/foodsafety/areas_work/zoonose/avian/en/index1.html)。近至如台灣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去年(2017)亦向市民發表同一說法,而美國霍士新聞、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更直接引述醫學研究指鴿子即使感染禽流感亦與人類不相通,相反亦然。

誤解2   野鳥懂  不會被「車死」
「可能你會覺得白鴿好醒,會避開車輛。對,鴿子是聰明的,可是,城市陷阱太多、車又開得太快,雀鳥有時只因爲想『食多一啖』,停在馬路多一秒就斷送生命。」Gian這樣一說令人心酸。她建議駕車人士,要是看到鴿子、斑鳩在馬路上,不妨稍微減慢車速,響一下按,雀鳥必會飛離馬路;她同時希望餵食的人,可以的話盡量勿於馬路旁放置食物,避免危險。的確記者在中環街市——香港其中一野鴿集中點,亦看到過不少令人心痛的畫面。「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情報區」曾聯同愛動物人士去信要求政府於雀鳥交通黑點加設路牌,政府回應指「會跟進」,可是就如西貢牛一樣,輾死牠們的司機從不用受罰,慘劇只是不斷重演,政府卻從無負起一個文明城市對動物應有的責任,小如交通指示牌都難以爭取,更遑論修改法例。

誤解3:鶵鳥吃垃圾、喝污水  是誰的錯?
雀鳥本來是香港的一部分,當這裡還是小漁港時,牠們已經存在,可是城市的急促發展,搾取了牠們的生存空間,環境亦愈見惡劣。現時,不少雀鳥築巢都只可以拾到工地的小鐵支、撘棚用既索帶,Gian慶幸還有不少熱心人會餵鴿和鳩。然而,根據香港法例《定額罰款(公眾地方潔淨罪行)條例》(第570章)若食環署人員發現有市民餵飼雀鳥以致弄污公眾地方,可向有關人士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罰款1,500元。Gian認為最諷刺的,政府不准餵,但是鴿子主食是種籽類,城市中的樹木、植物已被砍下得少之又少,如果沒有餵食,如何讓鴿子找得到食物?牠們只可吃垃圾,喝污水,很多時雀媽媽吃了垃圾,再反吐餵食鶵鳥,便會令鶵鳥患病,目前群組接到不少求助個案都是鴿BB因抵抗力差,被媽媽餵了不潔東西而患鴿痘或體內出現寄生蟲等。

與其趕盡殺  不如控制數量

「白鴿象徵和平」、「斑鳩帶來好兆頭」這些說法不少人聽過,相信很多人本身並不討厭鴿子、斑鳩, Gian笑言「很多人應只是怕『中頭獎』」即是雀糞問題,而這並不是不能解決,方法有控制數量以及覓理想棲息地。為了控制野鳥數量,歐洲、新加坡、台灣等地早已使用避孕糧。使用避孕糧,最好是指定地方及指定人餵食,這在份糧控制及長期跟進雀鳥情況上都會更理想。另外「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情報區」建議政府在巿區或鄰近市區的「非常用地方」,初步構思是鳩鴿聚居點附近休憩處、公園給牠們做棲息地,由政府漁護處相關人員監察,開放給公眾於指定地點餵飼,避免人雀衝突,同時易於點算、控制數量。Gian強調,這些都是非常初步的構思,希望政府可以多想不同的方向代替傳統的「撲殺」以控制雀鳥繁殖。

記者後記:
所有動物有自我保護機能,雀鳥如還能勉強飛起來也會飛,因此情報區呼籲,若看見鴿、鳩得落了單、蹲在地上動也不動,更能輕易捉到,請務必施以援手,可聯絡「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情報區」。Gian知道他們這樣做或會有觸犯法例的可能,她慨嘆:「政府規定所有家禽一律需要交由漁農處處理,漁農處如何處理?有無救活過一隻鴿?為何雀鳥受傷,例如BB 鴿無媽媽照顧都要一律處死?獸醫因政府規定而拒絕醫治鴿、鳩,好多時『有得救,都變無得救』」。
活在石屎森林裡的野生動物,每天都在掙扎求存,即使牠們懂得飛,也飛不過城市的高速發展。

(慬以這篇文章 悼念3月27日灣仔修頓球場外因記者猶豫而失救的小斑鳩)
記者 小彤